本报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张胜、李苑)历时5年编纂,以整体性视角编写的大型马克思主义辞书《马克思主义大辞典》19日在京举行首发式。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武汉大学联合举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长江传媒·崇文书局联合承办。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共有2094个条目,是一部全面系统的,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人物、著作、事件、背景之大成的大辞典。”首发式上,《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介绍,大辞典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编,具体条目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忆及编写初衷,徐光春坦陈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心声:“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学术研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需要一部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比较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完整内容的大辞典。”
首发式上,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窦贤康为《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揭幕并致辞。王艳玲介绍,湖北省委高度重视大辞典编纂工作,从经费保障、工作协调等方面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窦贤康表示,武汉大学将《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编纂视为重要工作,尽力创造条件确保顺利进行。
“编纂工作倾注了一批老专家的心血。”《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常务副主编、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梅荣政表示,“这批老专家不仅全情投入审稿、统稿、改稿工作,而且一字一句重写条目释文,在理论是非判别、史料真伪取舍等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岁逾九秩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卫兴华在发言中回顾了大辞典编纂时的场景:为大辞典修改条目时,他腰痛无法下床,躺着坚持完成工作;多次统稿审稿工作中,讨论会一开就是一整天,中午稍事休息,专家学者们吃着盒饭继续讨论。年逾古稀的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很看重大辞典编纂过程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意义:“很高兴看到,由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和一批中青年学者一起奋斗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出版问世。这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行动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徐光春期待,要让这部大辞典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据介绍,作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献礼书,大辞典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纂,汇集了44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之力,被确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