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公众也一直比较支持基础研究,根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5%的受访者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的看法。
但因为基础研究投入大、实现产业化需要相当时间,因此也经常有人质疑基础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基础研究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实际上,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根基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载人航天工程要使用万有引力定律,导航技术采用广义相对论,带给我们生活很多便利的信息技术也有赖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等等。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外,基础研究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需要遵循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这些组成了科学精神的内核。通过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让公众全方位理解基础研究,而不仅只是着眼于基础研究的“有用性”,还要包括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科学的发展历程等,有利于公众深入理解基础研究,并把科学精神内化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再次,基础研究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昂利·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曾指出,作为科学家,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源于思想的自由。基础研究就是对一系列未知进行的探索,也正是这些探索让科研人员培养出了创新性思维,激发出了创造潜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基础研究给予高度的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同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中都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
应该说没有无用的科学研究,这也需要我们加强对基础研究的科学普及工作,让公众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基础研究。
(作者:王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