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感谢您!我们家李陶新学期真是变了个人啊!”日前,家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李弘接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辅导员刘威的回访电话,对孩子的进步满是欣慰和感激。今年寒假期间,刘威因为李陶的学习状态欠佳而专门前往齐齐哈尔进行了家访,帮助李陶确定了考研的目标。新学期伊始,李陶劲头十足,进步明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9年起开展的辅导员家访活动,使2000余名大学生受益。家访与回访成为该校创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聊家常,开交流之门
“老师,我们这里下雪了,您还来吗?”2018年春节前,家住甘肃陇西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王铸,给辅导员姜永昶打来电话。
“去,一定准时到!”因为这份承诺,姜永昶克服恶劣天气的困难,坐上了进山的大巴车。崎岖的山路两边尽是悬崖峭壁,不到60公里的山路,汽车足足爬了3个小时。
“打开王铸家的大门,面对他朴实勤劳的父母,我和他们的每一句话都真诚贴心。”姜永昶说,这是在办公室里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坐在他的家里聊天,我就像他的亲人一样。”
“老师,我之前太放任自己了,浪费了大好时光。”因为贪玩挂科的王铸向姜永昶当场表态,“我要考研,将来通过自己的打拼给父母在县城买套房。他们太不容易了!”
“这趟值了!”听了王铸发自肺腑的话,姜永昶一身的疲惫一扫而光。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孔芹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暖。孔芹与爷爷奶奶在淄博市桓台县的一间农村小屋里相依为命,不了解学校资助政策的爷爷奶奶还在为孔芹的学费着急。前来家访的辅导员张凤波向老人细心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政策,表示学校和学院一定会帮助孔芹完成学业,不会让她因经济原因辍学。
“老师,我一定会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临别时,孔芹坚强的笑容给了张凤波很大安慰。
心贴心,关注学生成长
2018年春节前,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青来到陕西安康一个偏僻的村落,汽车行进的路上布满落石和积雪,下车后又徒步十多里山路才看到破旧的房屋。王青一进屋,朴实的家长微笑着递上了家里唯一的烤火用具——木炭炉,那一刻王青的心被融化了:“辅导员能做的也许不多,但发自内心的关怀与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陈银吨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的学生陈浩家中。陈浩入学半年,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但是全家对陈浩将来就业还是读研深感迷茫。经过一上午的交流,家长和学生确定了努力争取保送研究生的目标。“以前觉得孩子上了大学以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这次家访,让我和陈浩妈妈感觉孩子的大学生活就真实地呈现在面前,我们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非常放心。”陈浩的爸爸说。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多、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对症下药,和家长建立起家校同盟,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骨入心,无愧于心。”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赵祎参加工作才半年,今年是他第二次家访,假期里他跨越了4个城市,行程1600多公里,“这是目前我一口气走过的最长距离,也是我收获最大、最有意义的距离。”赵祎说。
十年树人,家访仍在路上
据悉,仅2018年寒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几十名辅导员就分赴山东、四川、重庆、吉林、河南、江苏、湖北等20多个省区市,行程数万公里,家访了150余名大学生。十年来,全校历届辅导员千余次家访,走遍了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00余名大学生从中受益。
“今年我们不仅关注了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发展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了优秀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姚海田说,家访实现了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需求的全覆盖。
十年来,家访从寒假扩展到暑假,从固定时间发展到不定期家访,有的辅导员利用出差的机会顺道家访,有的通过集体家访进行共性问题的专题研究。参与家访者也由辅导员拓展到了班主任、党团干部、任课教师。
“家访让我认识到,未来在本科教学方面,我应更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发展观的培养。”第一次参与家访的机电工程学院教师许志倩说。
“家访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坚持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张玲玲说,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期望紧密结合起来,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青春梦、高校培养国家栋梁的育人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十年家访,万里传情。家访,还在路上……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