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施洋:“律师应仗人间义”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见习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7日 04版)

        施洋像 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从施洋烈士身上,我感受到他恪尽职守、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为民族独立、劳工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奉献精神;为追求真理、捍卫正义而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研究生胡志宏说。清明时节,遥寄哀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学生们来到施洋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先烈的实践活动。作为湖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施洋烈士陵园每年会接待20多万人前来参观学习。

        施洋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清晨的陵园安静、肃穆,这里纪念的是一个历经岁月尘封依然熠熠生辉的灵魂。步入陵园大门,拾级而上,广场正中矗立着施洋烈士雕像。雕像下方刻有董必武同志为缅怀施洋烈士的亲笔题词:“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贻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前来缅怀烈士,手持白菊的学生们,在此站立默哀。

        施洋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一个家境贫寒的书香世家。1917年,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施洋不遗余力地支持学生运动,援助工人斗争。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汉口江岸爆发,军阀吴佩孚、萧耀南对罢工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了轰动一时的“二七惨案”,施洋等数十人被捕入狱。在敌人的监狱里和法庭上,施洋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同年2月15日,施洋大义凛然,于武昌洪山英勇就义,身中两弹仍高呼:“劳工万岁!”这位年仅34岁的“劳工律师”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纪念馆入口,施洋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帽。“这身装扮是当时律师的标准职业装扮”。施洋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程琦说,“施洋从小就很有正义感,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备受剥削,没有公平、正义可言。为了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施洋由学农转为学习法律,成为专为劳苦大众打官司的‘劳工律师’。”

        程琦已经在施洋烈士陵园工作了14年,对于施洋的一生,他有着深刻的了解:“施洋作为一个律师,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收入颇丰。但是,在给劳苦大众打官司时,他不仅不收费,还对他们进行资助,他所有的钱基本上都用在了资助劳工上。”

        “他的那种大无畏的英勇,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下去。”王晶是施洋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在她眼中,施洋是一个闪耀着恒久光辉的榜样,她说:“施洋的忘记小我、完成大我的追求,一直激励着我。施洋的精神,应该成为鞭策我们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动力。”

        参观施洋烈士纪念馆后,胡志宏对施洋的革命精神深有感触:“以施洋为代表的革命烈士用鲜血铸就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我们发扬红色精神,敢于担当、无私无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施洋和“二七”英烈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必须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施洋烈士牺牲了,但其义勇精神彪炳万世。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见习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