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飞行表演,胜于打下一架敌机。”——当年周恩来总理对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殷切寄语,在表演队4月15日即党的十九大后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开放训练中,显得分外厚重。
春雨后的华北某军用机场,碧空如洗,风轻云淡。11时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6架红、白、蓝3色涂装的空军歼-10表演机滑出停机坪,依次滑向起飞线。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使用三代机进行飞行表演。”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指挥员、原队长曹振说,“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机进行飞行表演,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始建于1962年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先后换装了歼-5、歼-6、歼教-5、歼-7EB、歼-7GB和歼-10共6型表演飞机。“除了歼-5、歼-6外,其余4型表演机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换装的。”曹振说,表演机型的更新换代,尤其是8年前换装的歼-10,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长足进步,表明中国空军的现役装备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起飞!”11时16分,在现场观众翘首以盼中,6架歼-10表演机按照3机、2机和单机顺序腾空而起,犹如离弦之箭,直刺苍穹。
蓝天舞者,劲舞蓝天。表演机升空后快速编队,旋即用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单机大仰角上升、双机对头、四机向上开花、五机水平开花……充分展示了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惊险之美。
双机剪刀机动分开,是世界飞行表演舞台最为惊险的动作之一。两机相遇时,相对速度高达每小时1500公里。随着解说员“400米、200米、100米、50米”的惊呼,现场观众的心仿佛都要跳出嗓子眼。直到肉眼看到两机几乎相撞时突然交错向上分开,观众悬着的心久久才落下来。
六机密集三角队俯冲,被航空表演界称为“魔鬼编队”动作。飞机之间的间隔和高度差仅1米,距离为负2米。当浑然一体的表演编队完成飞机俯冲、转弯等一连串动作后,许多观众都忘记了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
尽管对飞行表演的精彩早有预期,但置身表演现场,每一名观众都觉得眼睛不够用了,按快门的手慢了……飞行员高超的飞行驾驶技术和歼-10飞机良好的操纵性能,给每一名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北京的现场观众温红彦,不时用手机拍下空军战机与社会公众“同框”、与祖国蓝天“同框”的震撼图景,她说:“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里,实地目睹八一飞行表演队刀尖上的空中芭蕾,既震撼又振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安全自信、强国兴军自信。”
多次报道过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媒体记者王晓玉说,“每次看到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我都充满了安全感。有强大的人民空军,我们不惧怕任何敌人。”
相比现场观众的自信,在国外观看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华人华侨更多了一份自豪。从2013年首次走出国门参加莫斯科国际航展开始,近年来八一飞行表演队先后参加了2015年兰卡威国际海空展、中泰空军“鹰击-2015”联合训练闭幕式飞行表演和2017年迪拜航展,并在迪拜航展的返程途中赴巴基斯坦进行了飞行表演。
“每次走出国门,表演队都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华人华侨在为祖国强大而自豪和感动的同时,也在感动着我们。”八一飞行表演队政委刘俊义说。
他回忆,2017年迪拜航展期间,供职于迪拜一家餐饮公司的张俊岭,见到飞行员就邀请合影。这位25岁的小伙子说:“中国空军的每一场表演我和同事们都观看,许多外国同事都向我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空军厉害。出国两年了,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作为中国人自豪。”
刘俊义说,飞行表演队是强国兴军的窗口、改革开放的窗口、军事交流的窗口,为世界看中国、民众看军队,提供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出国参加航展,迎宾飞行表演,与外军同行同台竞技、互学互鉴,帮助他们树立了全球视野、世界眼光,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世界一流、怎样超越世界一流。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强盛,也让飞行表演队日益频繁走向世界舞台;人民群众的自信和自豪,是对国家强盛的最好认可,也是对飞行表演队的最大鞭策。成立56年来,表演队先后3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7次参加珠海国际航展,为168个国家(地区)的723个代表团进行了600余场飞行表演。
感恩人民、回报人民。这些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吉林长春、山东潍坊、河北唐山和陕西临潼等地巡演,用“蓝天仪仗队”独特的空中礼仪,表达不忘人民哺育之恩的空军情怀。
25分钟表演,精彩纷呈;22个高难度动作,酣畅淋漓。
当最后一架歼-10徐徐降落后,当解说员报告飞行表演结束后,现场观众的目光仍然流连在天空。
在机场,静态展示的歼-10同样引人注目。女飞行员陶佳莉说,改革开放、强国兴军,成就了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我们既要当好优秀的表演员,更要成为出色的战斗员,守卫空天、保卫和平。
走下歼-10、走近观众的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曹振忠颇有感慨:改革开放强大了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更有能力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新时代,八一飞行表演队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飞行表演队,放眼世界、追求卓越、传递和平。
(新华社天津4月15日电 记者张玉清、黄书波、张汨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