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

    斯人已逝,古镇的规划图还在桌上

    ——追记兰州市河口镇副镇长朱峻甫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张艳玲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2日 03版)

        “这孩子太年轻了,太可惜了,要是能换,我……”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咸水村83岁高龄的五保户张大爷在得知村里的小朱书记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的消息后泪洒当场。

        2018年春节前夕,当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时,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咸水村的干部群众却含泪送走了他们年轻的小朱书记。

        小朱书记名叫朱峻甫,2016年5月从兰州市西固区发改局调任河口镇担任副镇长,2017年3月又兼任了咸水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2月1日,朱峻甫由于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有5天就是他37岁生日。

        噩耗传到咸水村的时候,悲伤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我们村去吊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哭的,朱书记这么年轻就走了,是我们村最大的损失,他是真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办。”村民张玉平说着说着又红了眼眶。

        朱峻甫担任副镇长的河口镇历来就有“兰州西大门”的称号,河口镇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是甘肃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地。因此,这里成了甘肃省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要搞旅游开发,势必要统一规划、征地拆迁、统一建设。2016年朱峻甫刚刚上任,就有一项拆迁任务落到了他的头上——河口古镇华夏文化展示中心征地拆迁。

        由于当地很多村民都会在白天出去上班、打工,前后半个月时间,朱峻甫白天处理镇里的工作,晚上就去走家串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一个人白天黑夜“两班倒”,不理解、挨骂、受气,征地拆迁能遇到的困难朱峻甫全都遭遇过。甚至有的人家他前后跑了不下10次,后来人们说他是“白天副镇长,晚上村支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项目如期开工,大家的气也顺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多争取,大伙儿自然会理解和支持。”朱峻甫生前这样总结他的基层工作经验。后来他还承担了多次征地拆迁工作,均圆满完成。

        西固区发改局干部苏小荣至今还对朱峻甫的工作态度记忆犹新:“生活中的他内敛话少,像是个腼腆的大男孩儿,只要工作干不好,他就急,好像变了一个人。”

        朱峻甫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并没有因为工作岗位的变动而减弱分毫。2017年3月,初到咸水村上任的小朱书记第一天上班就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当时村主任张柱吉在向朱峻甫汇报工作时提到,咸水村一、二、三社有一部分水渠塌陷,村民冬季灌溉成了难题。了解到这个情况,朱峻甫坐不住了,他提议村委会成员马上到现场找出问题症结,尽快修复水渠。“话刚说完,他就立刻起身带领村委会一班人赶到塌陷现场,一边看一边询问具体情况,一边商量着维修方案。”咸水村干部赵彩香回忆道。勘察完现场回到村支部夜已经深了,但朱峻甫并没有下班休息,为了尽快拿出水渠维修方案,他又伏案工作了整整一夜。在朱峻甫和咸水村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灌溉水渠很快有了潺潺水流,咸水村的父老乡亲也第一次见识到这位小朱书记的厉害。

        当记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来到河口镇时,眼前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4月的河口杏花盛放,和花儿一同展现在世人眼前的还有即将绽放的河口新颜。古色古香的河口古镇正在进行开业前的各种准备,鳞次栉比的仿古店铺也已装修完毕。而这幅画卷正是朱峻甫两年多来的点滴心血所成,只是如今斯人永逝,朱峻甫的办公桌上还摊放着河口古镇的改造规划图,窗外,这幅图画已然书写在大地之上。

        在镇政府同事们的眼中,朱峻甫更是个为了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郎”。2017年11月,为了能够得到兰州市政府一笔特色小城镇建设前期专项经费,朱峻甫带领镇文化站的干部们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了整整四天,补齐了项目申报所需的所有材料。“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补齐申报材料基本没有可能,因为那差不多是平时一个多月的工作量!”如今,回想起和好搭档共事的点点滴滴,河口镇镇长马宁默默转过头去。

        这个还未满37岁的年轻人走了,但河口镇的干部群众不会忘记朱峻甫曾经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夜。“我每次去找他,他的门一直大开着,来来往往的人来找他,签字的、汇报的、谈事情的,多得很。他是为我们累死的,是为这个工作累死的。太年轻了,不应该啊!”在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维盛的眼里,自家对面镇政府办公大楼里经常亮灯到深夜的210室,则是他对朱峻甫最深刻的印象。

        在朱峻甫身后,是老年丧子的高龄父母、患有低血压的妻子和失去爸爸的女儿。

        生前和别人谈起家庭,朱峻甫总说自己亏欠太多,因此每天无论加班到多晚,他都会回家去住,第二天也一定坚持早起送女儿上学后再去上班。而已经退休在家的父母却很难见到儿子一面。

        打开父亲与儿子的微信对话框,在发言的多是年迈的老父亲朱家义。

        “唉,你怎么回事?怎么昨晚又回来这么晚?”

        “唉,我给你打了好几次电话,你怎么不接啊?”

        “你的物业费、暖气费、停车费,我和你妈都帮你交了啊!”

        …………

        而儿子朱峻甫的回答则是简单而千篇一律——“忙着呢”、“开会,等闲了再说”。

        直到朱峻甫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之前,老两口已有近一个月没见到儿子了。“他走之前一周我还给他打过电话,算是最终说上话了。他妈妈就比较遗憾了,一个多月没见到他,也没说上话。唉,走得太突然了。”朱家义老人说。

        “我们能索求什么呢?他为老百姓做了这么多事,我也感到很骄傲,我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朱峻甫母亲的脸上难掩悲伤,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朱峻甫走了,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塑造出了又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正如咸水村村干部赵彩香说的那样,他虽然去了,但他的精神将沿着咸水河畔流转不停、传播不息。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张艳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