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在京发布。
蓝皮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体制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5个部分组成,对2017年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2018年的改革走向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蓝皮书总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活力增强,社会领域不少方面及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向着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社会建设目标迈出新步伐。具体表现为:各项民生事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积极推进高质量就业,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能力,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发展更加规范;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矛盾冲突出现缓和态势,着力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成效显著,但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突出;民生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基层治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坚实保障。
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民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时代改善民生,需抓住如下关键点:一要优先发展教育。让每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二要把就业摆到突出位置,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不断消除阻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三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兜底线、密织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实现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五要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科学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既要让更多群众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也不过度许诺,盲目抬高群众期待。二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加强基层基础相结合。二者如同经线和纬线,是织密社会底网的原材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三是坚持完善体制和机制相结合。应利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提高党和国家机构设置的科学化程度。
深化改革,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一方面保证合理水平的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红利由年龄等数量优势向素质和能力优势转变。
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不断提高社会动员水平。强化基层党建和党组织全覆盖,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快推进法治进程。以制度化方式解决好当前普遍存在的协商不充分、协商结果反馈不足等难题,重视社会组织在沟通、协调、谈判中的地位。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提高社会治理决策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反应速度。
蓝皮书指出,2017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取得了多方面进展:一是颁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有了新的遵循;二是启动“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教育督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五是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机制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动。
(本报记者 王斯敏 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