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

    青年雕塑家的坚实步履

    作者:姜源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09版)

        家乡的河(雕塑)。彭汉钦

        远方的呼唤(雕塑)。刘松

        冼星海(雕塑)。任艳明

        【探索星空】

        经过百年历练,中国雕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国际社会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年轻一代的中国雕塑家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继承前辈雕塑艺术家的优秀传统,不断融汇中西、贯通古今,致广大、尽精微,在承前启后的创新性发展中不忘初心,为历史立丰碑,为时代造新像。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文基金会主办的“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在北京开幕。28位雕塑艺术家的135件雕塑作品齐聚一堂,以主题性雕塑创作回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为观者展示了青年雕塑家的文化根基与艺术活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尤其是青年一代雕塑创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它与中国社会具有一种相互印证的关系。一方面,当我们将新一代的当代雕塑放在40年来的社会背景中考察时,可以从雕塑艺术的发展变化中解读出社会变革的轨迹,感受社会前进的脉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亦成为新一代雕塑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不仅为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思想能量,更为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注入了新生命的琼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一代的雕塑艺术家们开拓出雕塑艺术观念多元化与材料运用多样化的新格局,特别注重开展对雕塑艺术本体的研究和形式的创造。他们从雕塑家的角度积极参与到当下语境之中,并做出有特点、有价值的回应,其作品呈现出多元生动的状态。

        彭汉钦的《家乡的河》运用单纯朴素的写实手法塑造了一位八路军小战士。他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毅然离开家乡,为国而战。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伤了。作品中,正在休息的小战士头顶烈日,扶枪而坐,憧憬着战争胜利后再次看见家乡河流的情形。作品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为背景,内容并未表现宏大的叙事场面,而是将主体形象定位于具体人物,通过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创作方式,让观众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感同身受。

        雕塑是可触的诗、凝固的乐。伟大的音乐家构筑了人类的听觉家园,净化和丰富了人类的听觉世界,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在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黄河大合唱》振聋发聩,激起了人们与日寇决战到底的斗志和必胜信念。任艳明的雕塑《冼星海》采用了“人”字的构图形式,以“人”的撇捺两笔支撑构图,稳定的结构象征顶天立地的革命意志。雕塑的整体处理手法借鉴了滔滔黄河水的雄壮形态,将衣纹处理得极具翻腾滚动之势,以此表现冼星海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作者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的艺术塑造,让冼星海的形象和精神永远屹立人间。

        李永康的《不能忘却的记忆》以新疆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为题材,刻画了三位屯垦战士拉犁耕种的劳动场景。作者根据历史档案图片《军垦第一犁》表现了一群年轻人在缺少畜力的情况下自己拉犁耕种的故事。他们喝涝坝水、吃盐水饭、住地窝子、无衣可换,“早出工,晚收工,月亮底下比英雄”,以奋发向上的开拓拼搏精神创造了中国屯垦史上的奇迹,为新疆现代化农业、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松的《远方的呼唤》刻画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从远古走来,是大地之子,他们天性率真,是希望之光。该作品以空间压缩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其呈现出独特的薄片化造型。这种将圆雕加以浮雕化的处理方式是对于雕塑语言的新尝试,也是艺术风格的新探索。

        谈到青年雕塑家在当下的创作状态,吴为山表示,新时代的青年雕塑家们善于重新审视材料与元素的内涵,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中抒写新的审美意象。这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并结合当代思维的创作方式,不但强调了特定的形式感,而且为传统文化增加了新的语汇。青年雕塑家越来越强调本土化的社会经验和对传统文脉的追溯,并试图将当代雕塑嵌入多元的当代文化逻辑中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不再是大而空,而是善于从生活中寻求真切可感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主题性雕塑创作也更多地与建筑、绘画、表演等艺术相互融合。青年雕塑家强调与大众交流的更多可能性,并借助大众文化资源展现更具温度的艺术现实。他们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运用贴切、明确的融于生命个性的形式与方式来传达观念,表现情感。

        此次展览的作品内容围绕着不同的创作主题展开,虽然参展的青年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都以不尽相同的地缘角度、观察方式、语言方法,诠释了各自的感受力,通过心手合一的艺术表达着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注与颂扬。雕塑艺术篇章的续写是一代代青年艺术家接力完成的,此次展览正是新的起步。

        (作者:姜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