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家乡柳色新

    作者:刘琪瑞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05版)

        郯城当地人利用脚蹬式旋床旋制玩具。光明图片

        【留住乡愁】

        家乡在鲁南郯城,乡人喜植柳,坡岭、田畦都植有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的柳树。每至初春时节,一望无垠的杞柳耐不住性儿,经了风的吹拂、雨的滋润,一股脑儿焕发出勃勃生机。

        家乡有谚:“金条、银条,不如柳条。”待柳树枝繁叶茂之时,乡人用特制的快镰收割下一丛丛柳枝,剥去青翠欲滴的绿皮,现出光洁、柔软的白柳条儿。甭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杞柳条子,它质地柔软、光洁明亮,是制作柳编工艺品、出口创汇的绝好材料。春光明媚的农家小院,伶俐的妹子、能干的大嫂聚在一起,用曼妙的纤手轻折巧编,你编个“鸳鸯扣”,我勒个“龙戏水”,编出个农家红火火的好光景。

        乡人爱柳,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就连柳树木的下脚料树枝、树杈、木桩都利用起来,通过旋床“旋”、刀具凿刻、毛笔绘彩等工艺,制作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旋玩具。“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心灵手巧、视野开阔的家乡人通过制作木旋玩具发展了文化产业,也弘扬了民间文化。

        乡人不光喜植柳、爱编柳编、爱制木旋玩具,还爱唱柳子戏。柳子戏又称“柳琴戏”,是鲁南一带的地方小戏,因多用一张形似柳叶的琴伴奏而得名。早年间,柳琴戏是不折不扣的苦戏,乡人出外逃荒,常常上门唱上一曲凄凉悲婉的柳琴曲讨饭糊口。

        而今,光景变了,柳琴调儿成了乡亲们即兴吟唱、自娱自乐的一种喜庆方式。农闲时节,小夫妻俩或兄妹二人怀抱一面小巧玲珑的柳叶琴,随了闹社火的杂耍队走村串户,唱家乡旧俗、邻里新事,唱过去的贫穷、而今的兴旺,那琴弦声声入扣、唱腔婉转悠扬,着实把老少爷们儿庆丰收、闹红火的心劲儿唱高了……

        无忧无虑的乡娃子还有更好玩的把戏儿,那就是吹柳笛。早春二月,柳条青青,柳芽吐秀,折一段细柳,轻轻拧几下,抽出白亮的短棍,一支小巧的柳笛便做成了。“呜呜呜……”,那清亮亮、脆生生的笛音响了起来,溢满乡村的角角落落,带来久违的春天消息。一时间,灰蒙蒙的田野呼啦啦地亮起来,人们的心头为之一热,高亢地唱起春耕的吆牛调,任由姹紫嫣红的三月从这管拙朴的柳笛中潺潺地流出来……

        古人植柳咏柳,多是闲情逸致使然,而我那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虽不谙格律、不懂诗情、不趋风雅,却偏偏植得家家垂柳、户户含烟,既美化了乡居环境,又陶冶了乡民情趣——更重要的是,他们用灵秀的巧手编制绝美的工艺品,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用抑扬顿挫、缠绵多情的柳琴戏和柳笛儿,热情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归根结底,家乡人才真正是植柳、赏柳的高手哩。

        眼下,家乡的柳树新枝复发,柳絮又飞。看那一行行新柳,虽平凡柔弱、朴实无华,但当春催发、生机无限,给人们带来春色一片,遮挡风雨一方,奉献情怀一分——这不恰恰是父老乡亲们真实秉性的写照吗?

        (作者:刘琪瑞,系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