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开栏的话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无数英烈用热血奋斗擎起了历史发展的火炬,标注了民族精神的坐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今天重新回望历史,穿越黑白影像构成的记忆底片,捕捉历史长河中的细节,更能获得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即日起,本报开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栏目,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讲述妥善保护英烈纪念设施的感人故事,展示英烈后人的良好家风和英烈家乡的发展变化,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报重庆4月5日电(记者张国圣)4月3日是邹容逝世113周年纪念日。近日,重庆市渝中区在邹容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公奠活动,怀念这位彪炳史册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邹容集》和《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主编周勇说,邹容烈士的思想和品格跨越时空,今天仍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重庆市渝中区的邹容路,是邹容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周勇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这位“革命军中马前卒”充满了崇敬之情。正是在邹容精神的感召下,周勇当年高考时才选择了历史专业,并在大学期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重庆辛亥革命史》。“邹容的《革命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宣传革命的著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周勇说,从1903年起,《革命军》单行本短短几年间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和海外翻印29版,发行量超过110万册,在清末革命书刊中遥遥领先,为最终推翻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高度评价《革命军》的历史功绩,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
周勇的父亲1982年编辑出版的《邹容集》,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邹容的专著。此后30余年,周勇收集、整理、研究大量有关邹容的史料和纪念文章,并于2013年再次编辑出版《邹容集》,随后又带领团队编写了《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邹容不断追求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真理,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和人民奋斗不息,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重庆人民的骄傲,我们始终深切缅怀和深情纪念这位伟大英雄,永远宣传和弘扬其为国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周勇说。
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向上,从家步行到邹容路只需几分钟。向上说,邹容的家庭条件非常好,他从小饱读诗书,少年时代最崇拜16岁便殉难的反清义士夏完淳,青年时代最崇拜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戊戌变法的失败警示了邹容,使他从一个维新主义者变成了坚定的革命者。“苏报案”发生后,邹容完全有机会躲开抓捕,却在得知章太炎被捕后主动投案,说自己就是《革命军》的作者。生死攸关之际,作出了与谭嗣同一样壮怀激烈的抉择。辛亥革命前,武昌新军的一些军营中几乎人手一册《革命军》。“可以说,正是《革命军》所宣传的民主革命思想,鼓舞了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同年10月的武昌起义。”
位于解放碑商圈的邹容路,如今已经成为重庆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正是一代代革命先烈强国富民的理想和实践结出的硕果。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尤其需要弘扬和传承先烈们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勇于担当、奋斗拼搏、实干兴邦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