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美国政府依据其单方认定的“301调查”结果,宣布可能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约1300种、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其后,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并于4月4日发布了关于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美方的做法纯属贸易讹诈,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其实,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如果考虑到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因素,实际规模只有美国公布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最终板子很大程度是打在美国的盟友甚至美国自己身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建议里提出,拟定征税清单时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原则,选取了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对美国消费者直接影响较小、但对中国未来技术潜力抑制效应较强的领域,但中国的反制措施不可能按照美方的意图来选择,所以这个最小影响原则并不成立。
考虑到美国此轮贸易保护措施背后的深意,中国更不会在此轮贸易摩擦中让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等人在多个场合声称,其贸易攻势指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中国完全有理由相信,特朗普政府试图缩小中美贸易差额的说法只不过是寻求国内民众支持的幌子,其真实意图是锁定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三个维度,美国在贸易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金融等领域)发难,实际上是针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让中国无法通过技术的长足进步实现经济质量与规模的并进。
虽然双方亮出清单,但避免全面贸易摩擦或限制贸易摩擦烈度的契机仍然存在。与中美贸易摩擦的上一个回合(即美方对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而中方对自美国进口的128项产品征收15%或者25%的关税)相关举措已经付诸实施有所不同,按照美方公布的日程,拟加征关税清单如何实施还要经过5月份听证会及会后反馈等程序,而中方公告也明确表示“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
正如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中美贸易情况吹风会上所言,拟征税的产品目录都还没有生效,双方列出清单只是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上,“现在是谈判合作的时间了”。上一个回合,中方以实际行动发出了“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的信号。本回合,中方也明确表示“如果有人愿意谈,大门是敞开的”。中美双方都还有时间避免最坏的结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面对美国的贸易讹诈,中国并不是独自在战斗。美国绕开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框架,甚至不惜违背自己曾经做出的“不通过301调查单边认定其他国家的做法是否违反WTO规则”的行政行动声明,违背因欧盟的诉讼而作出的“严格按照WTO争端解决的程序来处理相关贸易纠纷,不单方面采用‘301调查’及其结论”的国际承诺。动摇现有多边贸易机制,也就动了所有依赖于这一多边机制实现经贸利益的国家共同的奶酪。最大限度动员其他支持开放经济、维护多边机制的力量,展示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利用好仍然存在的谈判契机,完全有可能让特朗普政府放弃不切实际的企图,让中美经济关系重新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
(作者:冯维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