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邻里互助综合包户 “西城大妈”笑脸相约

    ——北京西城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4日 03版)

        【学雷锋志愿服务】 

        四月的北京,春花烂漫。连日来,北京市西城区的志愿者、爱心人士纷纷走进校园、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学雷锋”活动中来。

        1983年,天桥街道组织11个行业22个单位的团员青年,与30户36位孤寡病残老人签订了《综合包户服务协议书》,义务为包户对象提供送医送药、送米送煤、接送洗澡等服务,开启了北京市“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活动的先河。此后的35年间,各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天桥地区、西城区薪火相传。

        “范进卯灶具维修服务队”已经志愿服务了29年。1989年,“虎坊路社区燃气灶具维修岗”以“全国劳动模范”范进卯的名字命名,为社区居民进行燃气灶具的安装、维修、燃气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2011年,范师傅退休后,他的徒弟都宇、王迁先后接手这支队伍,继续带领志愿者服务居民。

        虎坊路社区是20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老社区,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2012年5月,在李丽英等的倡议带动下,社区成立“助老邻里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带领志愿者从生活助老、安全助老、文化助老三方面开展为老服务。家住虎坊路社区的独居老人周阿姨深有感触。她说:“丽英没事儿就来看我,家里包点饺子、煎条鱼了,总是惦记着给我送。”

        天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天桥街道已有注册志愿者8176名,志愿服务内容从最初的修鞋、修锁、洗衣,发展到咨询、素质教育、文体健身、科学普及等,成立了8个社区志愿者之家,3个志愿服务岗亭,形成了多方位、全覆盖的“八家、三岗”志愿服务空间布局。

        如今,不仅天桥街道,西城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已蔚然成风。

        近年来,西城区在深化天桥街道“邻里互助 守望幸福”综合包户志愿服务行动的基础上,借鉴德胜街道“志愿者与老人‘笑脸’相约”助老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出“邻里互助 笑脸相约”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为社区有服务需求的高龄空巢、孤寡、失独、失能老人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心理抚慰、应急救助等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手工编织”“文体娱乐”“益智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展现当代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目前,西城区的志愿者与社区的空巢老人、残疾人都形成了一对一的结对关系,开展日有联系、周有探视、月有活动、年有慰问的“四有服务”。

        西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雷锋以他短暂的青春,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光辉的精神典范。他的爱国精神、螺丝钉精神、奉献精神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多年来西城区坚持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雷锋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融入我们的血液和文化中。

        展览路街道滨河社区党委书记王颖表示:“我们社区每个月都会开展‘党员服务群众日’,雷锋精神贵在坚持,贵在传承。”

        目前,西城区注册志愿者团队数量已有4400余支,实名注册志愿者28.8万人,约占西城区常住人口的21.5%。西城区志愿服务机制体制已逐步完善,志愿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创新,正逐渐形成具有西城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综合包户”“西城大妈”等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