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髋骨危机

    作者:撰文 克劳迪娅·沃利斯 翻译 贾明月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14版)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骨质疏松症有一些误解。不幸的是,很多医生也对此存在误解。我们原以为,要想控制住与老龄化有关的骨质丢失,只需要做负重运动,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就可以。其他专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不值得人们去冒险,因为很有可能带来可怕的副作用,而骨密度检测之类的行为或多或少是个骗局,只是想让人们开始服用那些毫无必要的药物。

        这样的观念,阻碍了我进一步认识一些相关的现状。比如,美国每年有30万人会遭遇这个问题,其中半数患者必须使用辅助设备才能走路,四分之一患者一年之内就会死亡。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大部分死亡和残疾事件都可以归因于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退化,而骨质疏松症这种病只要在前期有所重视,是相当容易治疗的。

        不幸的是,错误的观念引发了完全可以避免的健康危机。1995年,第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阿仑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获准上市,同年,基于x射线的骨密度检测技术也开始广泛使用。福善美是首批用来减慢骨细胞更新,使旧骨质的分解和新骨质的形成达到平衡的几种二磷酸盐药物之一。研究表明,这类药可以使骨折风险降低20%到50%。

        医生很欢迎这些新药,美国的髋骨骨折率也开始下降。但是,当时一种名为骨量减少(骨密度较低,但还没有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常见,医生也开始用药物应对这种症状。如果患者恰好属于骨质丢失最迅速的更年期女性,医生就会强力推荐那些减缓骨质疏松的药物。

        直到2005年时,有人报告了关于这类药物的两种罕见副作用。这两种副作用非常可怕,可以造成下颌骨坏死和一种名为非典型股骨骨折(AFF)的奇特骨折。于是,这个原本火热的领域突然遇冷。2008年至2012年,口服二磷酸盐的使用量下降了50%。随之,美国髋骨骨折率也进入了平台期,这导致2013年至2015年间实际骨折的病例数比预计多了11000例。不过,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内分泌学家艾瑟尔·西里斯的话说,相关研究证明这两种吓人的副作用“非常非常非常罕见,重要的事得说三遍”。实际上,每1万至10万患者中才有1例。临床医生做了很多工作,可以更明确地发现哪些人对副作用更敏感,以及针对AFF应该如何察觉预警信号。当然,没有上述风险的新药也已出现。但是,“副作用事件”已经使最易发生骨质疏松的群体受到了惊吓,这块宝贵的阵地在此之后就遭到了冷遇。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在手腕、肩部、髋骨或椎骨部位出现过骨折的50岁及以上患者,都应该及时检查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就应该及时治疗。然而现实却是,只有20%的人这么做了。在15年前,髋骨骨折的患者中有40%曾接受过检查。

        实际上,研究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医生对上述变化感到很愤怒。他们援引了一些研究特意说明,如果你曾遭遇过一次“脆性骨折”,那么在之后一年内,你再次骨折的风险是正常情况的3倍左右。在髋骨骨折的人群里,有近半数的人在此前出现过其他部位的骨折史。

        为什么大家不去检查并做进一步治疗呢?医院没有单独科室针对骨质疏松症;擅长治疗骨折的骨科医生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医保也不要求在一次骨折后进行骨密度评估。西里斯说,很多疗养机构认为,只要骨折得到了治疗,一切就好了。此外,一些互相矛盾的指南和被误读的研究,也让一般的医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最后,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骨质疏松是一种沉默的疾病。然而静静等待骨折到来,却是悲哀的错误。

        (撰文 克劳迪娅·沃利斯 翻译 贾明月)

        (《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