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

    作者:李学伟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6日 06版)

        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验VR重走长征路。新华社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应对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

        在办学治校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高校办学治校具体实践中,筑牢党的领导坚强阵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培养,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同时,投入精力注重教育教学与人的培养,坚持科教融合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道路上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把大学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这些都给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大学精神,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围绕国家、地方重大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立足办学定位,依托学科支撑,以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为目标,形成紧密对接产(行)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创新学术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论,全面推进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习兴趣、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高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有效实现学以致用。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方向引领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重视思政课程的专业引领性,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应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引导教师具备新时代大学学术精神,将学科专业前沿成果及时引入教学;重视产教融合,把行业企业主流和最新技术标准融入教学,精心设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工程技术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完善“研创教”“评馈育”“考奖聘”三环叠加的教育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学生道德建设。

        (作者:李学伟,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