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5日 星期日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新书发布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5日 03版)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张胜)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光明日报社24日在京联合举办《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新书发布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发布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一书。该书是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知名理论家、高校和智库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主旨讲话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的解读与研究成果汇编。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张献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等专家学者发言。大家表示,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要站在人类未来发展的高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郭业洲在致辞中说,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功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对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引发了世界政党和国际社会热烈的反响、强烈的共鸣和持续的解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鲜明的旗帜,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也反映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党的支持与认同。他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日益变得相互关联、互相依赖这一大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当前国际社会包括全球治理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既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追求,也要求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寻找世界难题的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这一理念既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首先提出来的,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出力、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要坚定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绝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曲折性有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智慧。

        张政在致辞中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发表主旨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他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这一重要理念的了解和认同。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的信息化平台,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实现智慧对接。

        新书发布会和专家研讨环节分别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栾建章、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主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