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2日 星期四

    中建一局俄罗斯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刚: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2日 10版)

        【我奋斗我幸福】

        早在大学时代,我就憧憬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中去,挥洒汗水,建功立业。2002年,我如愿加入心仪已久的中建一局集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建设者。

        2010年,作为管理一线的项目经理,我被派到巴哈马,建设西半球最大的海岛度假村——巴哈马海岛度假村。在异国进行项目建设,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工程的设计、建材、建造、安全、验收标准全部采用美国标准,当地的地方法规、人文环境、地理气候都与中国迥然不同。

        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快速建起能容纳1000人的临时办公区,而所有建设物资都只能航运到海岛。当时赶上海岛飓风肆虐,我的团队一边等着被飓风拖延了航期的运输船到港,一边顶着恶劣天气建成了能抵抗飓风的安全房。计算、许可、加工、海运、组装,环环相扣,每一项都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就这样,项目结束后,我从一个“搞技术的”变成了懂英语、通商务、晓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现在想来,在巴哈马6年的经历,我吃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苦,但也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段拼搏奋斗的成长经历成为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从巴哈马回国没多久,中建一局中标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这是我国“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将成为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创业的总部基地。2016年3月,我再次带队远征莫斯科,出发前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项目团队的努力,在俄罗斯展现“中国创造”和“中国质量”。

        然而,项目刚进场不久,就迎来重重困难。项目的北侧就是新修的莫斯科市环城轻轨,距项目施工地点最近的地方只有19米。莫斯科铁路局下达了严肃指令,基坑变形不能超过20毫米,莫斯科环保局同时要求不允许超过地连墙之外破坏土质。这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来说无疑难上加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方法无法实施。结合莫斯科的工程实际,我带领团队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基坑支护方案,每做一步都进行支撑,10个月时间,最终保证基坑变形确保在20毫米内,彻底消除了地连墙位移风险。没想到,接下来我们又遭遇了莫斯科125年来最寒冷的冬天,气温最低达到零下36度,塔吊无法转动,搅拌站无法运作,车辆无法前行。为做好“冬施”,我们用苫布和保温被给建筑搭起暖棚,解决了钢筋绑扎后的积雪清理难题。但员工的工作环境却并非密闭空间,凛冽的寒风穿过我们的羽绒服直刺皮肤,每2、3个小时就要换一批工人上岗,在防止手脚冻坏的同时坚定地推进工程进度。

        去年9月,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提前5天顺利封顶。我们实施的“5.5精品工程生产线”质量管理模式使项目在莫斯科200家建筑企业的1000多个在施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年度“莫斯科市优质样板工程奖”第一名,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荣获莫斯科建筑行业最高奖。颁奖礼上,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建设局局长号召所有建筑企业,学习中国建筑的先进管理经验、优秀组织能力和工匠精神。那一刻,我觉得我8年海外一线艰苦奋斗的经历都是值得的。

        年轻人应该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我想说,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下奋斗的足迹,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挥洒汗水和智慧,就一定能够到达人生理想和幸福的彼岸。

        (本报记者 温源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