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唐卡》: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传达

    作者:俞丽娟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6日 16版)

        舞剧《唐卡》剧照

        唐卡(藏文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海省演艺集团与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合作演绎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将青海本土的舞蹈、音乐、绘画及民俗有机融为一体,以故事化的舞剧形式巧妙颂扬了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虔诚而坚毅地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精神。该剧的绚丽登场,使观众在欣赏“活态”唐卡故事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用现代眼光重新认识了独具魅力的唐卡艺术及多元共融的青海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2017年度青海省重点创作剧目,《唐卡》的主创团队聚焦于“非遗”,通过精巧的构思,以丰富的舞蹈语汇、浓郁的民族音乐、虚实结合的舞台表达及炫彩夺目的灯光等富有活力的艺术方式,诠释了以藏文化为主体的青海多元文化的历史人文内涵。唐卡艺术是藏民族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寄托着该民族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生存理解。舞剧以男女主人公对唐卡的情和对藏文化的爱为主线,却没有局限在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而是以舞、乐共生互动的方式把人物的情感、命运与唐卡艺术的发展、传承联系在一起,塑造了既具有生活质感又显现出民族情怀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藏民族对唐卡艺术的虔诚和热爱。作品用“三生三世”的结构形式来象征历代画师求索、坚守、传承的执着匠心,将个体的情感体验及其对幸福愿景的守望上升到对民族传统文化体认的崇高境界,使人格之美与传艺之美有机统一,既深化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又动态诠释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释放出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舞剧用独具异彩的舞蹈语汇对绘制唐卡的复杂工序进行了艺术化表现,具有较强的美学意味,使观众的认知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得以实现。从最初的颜料磨制到定位起稿,再到后期的勾线、描金,所有的表演都指向艺术化地呈现唐卡艺人世代坚守、传承的民族精神。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和别具匠心的舞台流动构图,对日常生活场景、劳动场面及民间仪式进行了动态呈现,以艺术再造的形式诠释了青海地区藏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蕴涵。就群舞而言,剧中弯腰搭臂围圈而舞的“锅庄”、气势磅礴的打墙舞、庄严神圣的龙鼓舞和铿锵有力的踢踏舞,不仅是藏族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的外化,更是藏民族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审美理想的曲折表现。

        《唐卡》通过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联姻的方式,将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运用独舞、双人舞、群舞交替并进的艺术形式,活态呈现了唐卡艺术历史生命的记忆及传承、演化的过程,将藏族彪悍勇猛的民族习性、淳厚质朴的民族风俗和多元融合的青海民族文化展演在舞台上。农牧文化结合的舞蹈语汇揭示出多元文化交融共进的独特意蕴:采用幅度较小的俯首含胸、屈膝顿足等舞蹈动作诠释出农业文化稳健、柔婉、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而用屈伸幅度大、强调力度与气势的刚健舞步,尽情宣泄出游牧文化的雄健、亢奋、粗犷彪悍。剧中男舞的粗犷豪迈与女舞的和谐柔顺,交替变奏,刚柔合韵,使传统的舞蹈语汇在主创团队的精心设计、编排下重组、整合,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了“活态”呈现民族文化遗产,体现出藏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唐卡》突破了传统剧场的演出模式,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藏族传统文化中,巧妙地平衡了舞蹈、音乐、叙事、抒情、场面调度等因素,使陌生的唐卡艺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动态方式进入观众的视野,在强化审美文化体验的同时,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文化震撼。

        该剧将造型性与运动性有机统一起来,使画面造型体现出独特的审美韵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前一世”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以动感十足的打墙群舞为背景,舞台中央达杰在专心作画,舞台右侧梅朵边研磨颜料边深情凝望达杰,三个不同的场景组合在同一画面中却毫无违和感,反而使民族性格的粗犷豪放与绘制唐卡的细腻入微在舞台上形成了强烈对比。舞台造型通过“群动”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震撼,又在相对“静”的氛围中让主人公运用情态化的舞蹈动作细腻而真切地揭示出内心复杂情感的变化,使整个画面造型既有空间形式的展现,又有时间流逝的动感,时空交错,动静结合,显现出叙事与抒情的双重功能。

        当一幅幅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精美唐卡展现于舞台时,既冲击着观众惯常的审美思维和价值观念中对藏文化的传统认知,也使之深切体会到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唐卡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作为地方民族舞剧的探索之作,《唐卡》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缺乏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情感的感染性也略有欠缺等,但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化传达方式,却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亲和力,易激发观众参与文化建构的热情。可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培育出更多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的受众群体,才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

        (作者:俞丽娟,系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