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新时代教育公平要在教育供给上下功夫

    作者:彭宇文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2日 15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思想汇】

        编者按

        “公平”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长久主题。在推进公平的征程上,中国教育持续发力,成就斐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站在新的发展高度,这是新时代,党给予人民的又一次庄严承诺。

        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有何新任务、新思路、新举措,本版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公平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实现,但是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教育“产能”过剩、“库存”严重、投入不均、结构失衡、短板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供给,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必然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形成目标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更高的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的教育公平观。面对教育公平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创新发展机制,通过优化教育供给,从供给侧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进一步提升教育供给的精准性

        教育供给精准性不足,导致教育事业发展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贵州国培计划培训班学生交流时强调,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因此,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精准扶贫、“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指示精神为指导,在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贯彻精准施策的思路,不断增强教育供给的精准性,提高有效性和持续性,从而实质性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进一步提升教育供给的适应性

        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也出现了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他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面对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教育体系”建设,面对大数据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供给如何尽快适应新挑战,如何通过加强教育供给的适应性来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成为紧迫问题。有关方面应当主动入手,积极回应新教育体系建设的挑战,以此为契机,从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角度,积极探索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发展和新要求的改革举措,从路径创新的角度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进一步提升教育供给的多样性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教育供给侧改革,同样要求主体供给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丰富供给主体的多样性,从而不断提高供给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在加强政府供给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及《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颁发实施,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应当以此为契机,努力化解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完善激励机制,规范运行管理,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培育教育供给主体,丰富教育供给数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教育公平的主体创新作用。

    进一步提升教育供给的有效性

        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必然涉及包括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在内的更广泛的教育改革。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优化教育供给,推进教育公平,既需要从教育的外部主体方面进行努力,也离不开从作为重要供给主体的学校自身着力。对照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当前我国学校办学活动中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制约了教育公平的有效实现。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要求,以治理现代化为指导,准确梳理和分析学校内部治理能力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深度剖析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机会与发展机会、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问题,探究导致学校教育公平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有针对性地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使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有新的思路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进一步优化教育供给,提供更高质量、更加精准、更为多元、更富实效的教育供给,使教育公平够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得到更好的实现。

        (作者:彭宇文,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