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9日 星期五

    活化运河历史

    ——访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委员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9日 07版)

        【代表委员面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委员建议,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家“大运河建设”的战略布局。

        隋唐大运河首次将南北的天然河道与人工工程连接起来,促进了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与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梁留科委员说,自南宋以来,隋唐大运河河南段渠道逐渐淤塞,到了元代,大运河被裁弯取直,形成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规模,隋唐大运河以及洛阳在古代大运河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逐渐被淡忘。目前,我国的大运河研究与保护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期的运河沿线城市,如杭州、扬州、聊城等,有关洛阳与隋唐大运河的研究与展示非常薄弱。事实上,隋唐洛阳城遗址作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隋唐大型古代都城遗址,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研究大运河洛阳段,保护、活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此,梁留科委员建议,国家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时,统一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践,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家“大运河建设”的战略布局;加大考古工作的力度,对洛阳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在立足运河遗址,彰显隋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在洛阳规划建设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