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在主题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两会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既对中国外交理念政策进行解读,又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阐明中国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目共睹。原因何在?答案可以从王毅外长对中外记者提出的22个问题的回答中探寻。
元首外交、理念引领、大国责任——这是专家学者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的三个思考维度。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展开,取得开创性成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主席对外交工作的正确领导和亲力亲为。在此次记者会上,王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亲自擘画和推进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
“习近平主席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客观反映,更是对习近平主席战略性规划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伟大贡献的历史性评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秀军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战略思维把握时代脉搏和中国国情国力的深刻变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习近平主席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对中国外交做出了顶层设计,引领着中国外交不断前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习近平主席亲自从最高层面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比如举办多场主场外交活动,这是过去五年中国外交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还有,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外交主动谋划而非被动回应,奋发有为,积极进取。
“习近平主席亲自主导、参与的外交活动,大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举例说,在去年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依然还被各国代表提及,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本人的风范和魅力。
世界处于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大国的选择,将会影响世界的未来发展。王毅说,中国的选择是共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更会好。”冯仲平认为要从这一逻辑出发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外交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不难理解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作为、新气象。“王毅外长对大国关系、周边外交以及中非、中拉关系等问题的回答,都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理念,这些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发展都是‘两个构建’大目标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说。
“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王萍说,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持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并参与全球治理,助力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今年的中国外交重头戏之一青岛上合峰会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上海精神”所体现的合作理念与基本准则,不仅形成上合组织自身建设的鲜明特色,而且探索解决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都与“上海精神”一脉相承,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助于实现和平发展。
勇于担当,成为观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词。记者会上,不乏朝核问题、经贸关系等热点问题,王毅外长一一回应。在王毅看来,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归纳起来有三条,就是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这三个特色来源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是倡导和平、反对扩张的民族,更有对于全世界和睦发展的信心和理念。
“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的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的中国特色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徐秀军指出,这既是中国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的总体反映。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特色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相关各方的认同和支持。
江瑞平表示,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是必需的,但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王毅外长明确提出的,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方面,既要作出贡献,也要坚持原则,即坚持和平性、正当性、建设性,这始终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原则。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曹元龙 李曾骙 张斐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