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位草原上的牧民。”3月4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农业界的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委员一句简短的自我介绍,立即吸引了全场委员和媒体记者的目光。黑红脸膛、身板厚实,这位蒙古族的基层干部谦虚地说:“我文化程度并不高,太理论的话咱不会说,这次带来的都是牧民的心里话。”
廷·巴特尔说,他所在阿巴嘎旗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21世纪初,干旱等多种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廷·巴特尔当时根据旗里实际情况,想出了“减羊增牛”的办法,带领牧民饲养肉牛,并划区轮牧。此举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态逐渐恢复,牧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你看这是我去年和今年拍的照片,我们的草场来了好多野生小动物,这是狍子,这是黄羊,这种小鸟20多年来都没见过咧!”采访间,他拿出手机,打开相册,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一张张展示旗里草场上的照片。“我们牧民用合适的办法就能做到绿色发展,你看生态恢复得多好。”
廷·巴特尔告诉记者,来北京参加两会之前,他走访了当地许多干部群众,并将搜集了解到的社情民意都进行了整理。这次他是带着阿巴嘎旗45000名各族群众的重托,走进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的。廷·巴特尔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呼吁建设阿巴嘎旗北部边民通道。“我们旗北边和蒙古国接壤,边民多有来往。我们这边缺草,生活物资更为丰富,而蒙古国那边草场有富余。我建议建设一条边民通道,有利于促进中蒙友好,更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