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漠河归来话科研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蓉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2日 10版)

        科研不总是白大褂、空调实验室。有一种科研,就和守边关的战士一样,需要默默坚守。新春前夕,我跟随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活动,来到漠河,亲眼见到了科研人员在野外的工作状态。

        漠河站是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设在我国最北端的科研野外台站,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扰动观测研究。在站上,我们见到在这里测试自主研制的地面电磁探测仪器的科研人员。现场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以前,这种仪器只有国外能造,我们只能高价进口,现在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仪器,但为了考验仪器性能,必须要让它经历最热和最冷的气候检验。我们去的这天,漠河白天最高气温是零下18摄氏度,夜里最低气温是零下38摄氏度。在此之前,他们带着仪器刚从40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过来。研究人员说,希望我们的仪器能耐高温,也能抗严寒。看着研究人员趴在积雪中,一会儿一轮换地聚精会神工作,不能戴手套,而我们全副武装,手脚冻得生疼,哈出的气体一会儿就让口罩变硬了,我不禁感叹:科研真的不易。

        而真的不易的,也许还有远离城市的那份寂寞。站里养着大狗,二层小楼周边低矮的围墙上,排列着五颜六色的桶型冰雕。显然,这是他们以桶为工具美化生活的艺术创作。他们说,这份美丽每年可保持9个月以上。小楼是近几年新建的,研究人员说,这些年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野外台站的条件改善了许多,他们要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向祖国汇报。

        (本报记者 金振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