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7年年初的一段经历,山西省平定县柏井镇的李刚记忆犹新。当时天寒地冻,他出去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出院后看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李刚一筹莫展,抛开花钱不说,后期每周两次去医院的康复治疗,成了大问题。
得知李刚的事后,县里的巡回医疗队主动找上门,查看骨骼恢复得好不好,药品够不够,帮助他进行康复治疗。腿疾恢复以后,李刚逢人就说:“咱们现在不出门也有好医生啦!”
平定县医疗领域的可喜变化,是山西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缩影。2016年,山西开始在高平“试水”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整合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以市人民医院为总院的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推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并对所属村卫生室实行聘用、考核、工资、药品、设备“五统一”管理,改革每一步都走得步履坚定。
高平改革的成效,立竿见影。据统计,近两年来,在高平,基层诊疗量较改革前提升41%,在全市占比由48.9%提升至64.3%;县域内就诊率由67%提升至81%,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山西决心把“高平模式”复制到全省119县,一场以建立“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四个“共同体”为核心,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域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着重供给侧存量的改革在山西全省推开。截至2017年10月底,山西119个县全部建成医疗集团,实现一体化改革全覆盖。
这场改革首先瞄准了“体制藩篱”。山西各县(市、区)先后将辖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组建为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进行“六统一”管理,激发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双下沉的内生动力。
接着啃下医保支付的“硬骨头”,开始推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改革。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原则,将核定的县乡村三级医保基金统一打包拨付给医疗集团,结余40%用于发展业务,60%用于提高待遇。
一个个沉甸甸的改革动作接踵而至,这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使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冷热不均、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逐步缓解。
改革实现了医卫、卫计、医养“三融合”。医疗集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把过去分离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机融合。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队伍深度融合,全省34788名村级计生专干有一半以上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山西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群众看病习惯由往上跑找专家向家庭医生基层首诊转变。到2020年努力使县域居民个人医疗费用支出降至30%左右,努力使65%的患者愿意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90%的患者愿意在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本报记者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