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碳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汉武 杨光星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15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19日启动的全国碳市场,有助于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有助于发挥“绿水青山”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形成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碳市场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管理制度的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碳市场以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为切入点,以建立完善的顶层制度为着力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推动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碳市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市场负责自发运行”的体系,促进市场运行和政府政策设计的良性互动,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的道路。

        一是政府层面,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变微观强制为宏观控制,给予企业减排或购买配额的自主权;设立专业的登记结算、交易和核查等运营机构,规范市场运行,防范市场风险;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等政策支撑团队,提供专业指导,降低行政决策的管理风险;组织制定碳配额分配方案、市场监管和排放核查等一整套政策体系,通过制度保障碳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二是交易市场层面,通过创新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发挥碳交易配额的金融属性,发现有效的碳价格,指导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和生产优化;通过碳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碳市场,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入市,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企业提供减排资金。

        碳市场通过倒逼和市场激励促进企业减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碳市场纳入的主体基本都是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和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企业,碳市场通过总量控制、碳价格机制形成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的市场体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一是通过总量控制实现倒逼企业减排,根据经济发展速度、节能减排下降目标等因素设定碳市场排放总量,进一步分解到行业和企业,对企业的碳排放形成刚性约束,倒逼企业进行减排。

        二是通过价格发现形成市场激励机制,并降低减排成本。碳市场集聚的大量市场主体通过充分博弈带来强大的流动性,有助于发现有效的碳价格。一方面,基于市场充足的流动性,企业可以卖出配额获取经济收益,实现减排激励;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比较碳价格和自身减排成本,做出购买配额或进行减排的决策,从而带来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降低。

        碳市场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形成绿色新兴增长极

        据预测,我国碳市场交易额有可能达到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超过14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引导社会投资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传统高排放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绿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兴增长极。

        一是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未来,全国碳市场将纳入近万家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企业,碳市场的政策倒逼和市场激励必将对节能降碳技术带来强大需求,进而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型、绿色安全型转变。

        二是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催生新业态。碳市场将促进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此外,碳市场将会催生出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碳市场有助于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形成市场化生态补偿和扶贫机制

        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可以拓展生态扶贫的渠道,通过“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的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精准扶贫,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排碳的工业企业多数集中在经济水平较好的城镇,固碳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等基本分布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前者排放二氧化碳,而后者则吸收二氧化碳。目前,碳市场已经建立起林业碳汇、草地管理、竹林经营、户用沼气和保护性耕作减排增汇等项目的管理体系,测量并签发减排量。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允许企业购买这些减排量,从而抵消企业自身的碳排放。以10000亩再造林为例,每年的减排量约5000吨二氧化碳,按每吨30元计算,每年可产生15万元的经济收益,碳市场为农林项目业主创造了经济收益,这种制度安排将会为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因此,在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政策设计时,要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开发和抵消,推动生态旅游和特色林等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碳市场将“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自愿碳市场有助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碳市场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和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碳市场可以将低碳生活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引导消费者体验低碳、践行低碳,形成自愿碳市场促进个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式发展和互联网创新的互利多赢的格局。

        为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引领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政府策划与引导、企业研发与运营、市民体验与消费”的方式将市民衣、食、住、行等绿色生活方式产生的减排成效进行量化或货币化,并兑换低碳产品、公共服务、社会公益和个人碳中和等,从而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参与、共享共赢的动态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参与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公益性,推动构建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的全民行动体系。

        (作者:刘汉武 杨光星,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