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向外读认识世界 向内读思考人生

    ——“书香吉林讲书堂”活动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 杨心悦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09版)

        春节过后的吉林长春寒意未消,位于吉林人民出版社三楼的一间会议室中却热闹非凡。2月25日上午9时,“书香吉林讲书堂”第24期准时开讲,本期的主题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传奇——由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图书出版部主任刘洋带来的《杨绛传》。5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中,挤满了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前来聆听讲座的听众,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是对阅读的热爱。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上由主讲人精心准备的报告,丰富翔实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述使人们沉浸其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讲到精彩之处,教室里总会爆发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精彩程度不亚于讲座本身。“《我们仨》的笔触非常清淡,没有悲伤,但你看了之后会发自内心地流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确实是我们每个女性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应该努力去做。”“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我触景生情,想起了杨绛的《我们仨》。我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她的故事,讲着讲着我的声音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可以说,杨绛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听众们从自身出发发表对讲座内容以及对阅读的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也都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得了更多感悟,产生了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愿望。

        作为吉林省推广全民阅读的一个缩影,“书香吉林讲书堂”自2017年9月27日第1期开讲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20多期。讲书的地点越来越多,从吉林人民出版社扩展到大型商场、省图书馆、外文书店等。讲书的受众也越来越广,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并通过网络直播惠及成千上万人。从苏轼到王阳明,从《论语》到《张爱玲传》,“书香吉林讲书堂”在周末为人们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打造讲书团队,打造精品课程,打造品牌项目;坚持学以致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创新发展。以“三个打造,三个坚持”为原则,“书香吉林讲书堂”在推动文化生活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良好风气。

        一名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讲书堂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的阅读机会,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依心而行。同时也提升了我们阅读的境界,‘万物皆可读’。向外读认识世界,向内读思考人生。”

        为何“书香吉林讲书堂”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可以使人们放弃周末宝贵的休息时间,甚至专程从外地前来长春参加活动?答案或许可以在“灵魂”二字中找到。

        “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在我们忙于工作、疲于生活的时候,谈论灵魂似乎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而在讲书堂就不一样了,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连续参加了上下午两场讲书堂活动的林女士这样告诉记者。讲书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的平台,将从书中汲取的营养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使所有参与者实现了同步的灵魂成长。

        正如“书香吉林讲书堂”创始人、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云良所说:“讲书堂是怀着一种理想的,但前提是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因为文化的养成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希望可以将讲书堂活动一直办下去。”

        (本报记者 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 杨心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