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
习近平科技兴军重大战略思想,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新时代科技兴军、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做出了深刻阐述和战略部署,吹响了科技兴军的时代号角。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科技兴军战略思想,我们不仅要着眼军队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更要增强科技兴军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某种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其不仅包含着觉醒、觉悟、反思、反省,还包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只有首先有了文化自觉,才能在自觉行动、自觉担当、自觉革新中有所突破。科技兴军的文化自觉就是对科技与军事关系的充分认识,是推动科技兴军的主动作为。一支军队是农耕型、海洋型,还是科技型,不单取决于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更取决于这支军队整体的文化自觉。增强科技兴军的文化自觉,就要对科技兴军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充分自知。在瞬息万变的军事科技领域,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太可能在所有门类的科技领域占领制高点。但科技兴军的文化自觉作为敏锐的触角,则可以帮助科技兴军的主体理解新的军事科技,把握战略前沿技术的发展动向,从而有助于感知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走势。
当前,无论是从历时的纵向来看,抑或从共时的横向对比,我军都已在众多军事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成果甚至已跻身世界前列。从纵向的时间发展来看,我军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历史性的跨越。近代以来,我国曾错失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机遇,屡屡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正是利用其科技革命的成果——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内忧外患中,中国被迫开启了军事近代化的进程。由于受到当时观念、制度、科技的限制,“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因科技文明滞后而衍生的衰败之局。直到新中国成立,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成功研制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武器装备,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尊严。正如后来邓小平所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历史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在军事革命中的作为,将对其兴衰和命运产生巨大影响。从横向的当代对比来看,我军的科技水平在当代世界军队中也是有一席之地的,许多方面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这些年,我军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制定了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武器装备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硕果累累,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实现整体跨越,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涌现出一批跻身世界前列、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进入“快车道”——国产航母、新型驱逐舰、核潜艇等大国重器实现重大突破,主战坦克、武装直升机、歼-20、运-20等一大批骨干装备批量列装部队,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提振人心,新型信息系统正在日益完善。新时代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这样一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现代化人民军队而满怀信心。
瞬息万变的当代科技考验着革命军人的创新担当。着眼未来,人类的军事体系正在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演进。在未来的军事体系中,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连接战斗力各要素的一种低依赖度规制性力量,也不仅仅是弥漫渗透于军事体系中的一种“神经网络”,更是新质战斗力非规则涌现的触点与源泉。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在科技兴军的历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以农耕文明为文化根基的中华民族,在对待与科技兴军不相协调的观念时,要勇于向自身开刀,缩小在科技力量运用上存在的差距,这也是新时代增强科技兴军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
(作者:石海明 刘一鸣,分别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