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4日 星期六

    冬日两善举 温暖沈阳城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4日 03版)

        1月,持续的断崖式降温,让沈阳人经历了近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然而,这个冬天,却因两起群众自发的行动而变得热流涌动。

        1月8日上午,一辆来自远郊的120急救车,打着双闪、鸣着警笛,被堵在沈城北部的白山立交桥上。就在车上的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急得手足无措的时候,前方的车一辆接一辆地开启了右转向灯,齐齐地向道路右侧闪避,闪出一条通途。从白山桥到盛京医院,以往至少需要90分钟,这一次只用了21分钟。

        1月26日上午,一位母亲因10岁儿子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骨髓移植,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不到两天时间,两万多人转发,3万多人捐助,捐款总额突破100万元。

        “这样的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带有必然性。”沈阳市文明办主任刘庚杰说,这瞬间迸发出的热情和壮举,归功于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的久久之功,是文明沈阳建设的水到渠成。

    两天时间筹集百万善款

        10岁的鹏鹏是沈阳市珠江五校学生。2017年秋季开学,他身体出现异常,被医院确诊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家如五雷轰顶,感觉天都塌了。”鹏鹏的妈妈董瑞告诉记者,孩子躺着不敢动,就怕出血,洗个头,鼻血就往下淌,怎么都止不住……

        起初,准备进行保守治疗,全靠输血维持。11月份,各项指标掉得厉害,血小板达到了最低值,医生称,只有骨髓移植这一条路了。

        然而,骨髓移植是大手术,一期治疗费用就需百万元。普通工薪家庭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在病友启发下,董瑞在众筹平台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

        梁老师是鹏鹏的班主任,从三年级开始带鹏鹏,一直到五年级。她第一时间捐了款,并在朋友圈转发了鹏鹏妈妈的求助信。“难以相信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在我的学生身上,昔日那个活泼懂事的小男孩被病痛折磨得让人揪心,您的仁爱之心将重燃一个生命之火,您的倾情相助将托起一个家庭生存的希望!”真挚的附言感动了许多人,校内校外的爱心迅速被点燃。

        “我们这些老太太,买菜为了省1元钱,可以从市场东边走到西边,可为救助这个孩子,30元、50元,没人吝惜。”广场舞大妈冯君娥说,我们的队伍有6万人,这么多人哪有办不成的事!

        从1月26日7时23分第一个网络捐款人“丹丹”,到1月27日21时15分最后一个网络捐款人“赵妍”,不到38个小时,网络筹款已达百万元。

        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丁义浩说:“从传播技术的层面来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口碑媒介。一个人的小小善举,通过叠加互联网平台的渠道优势,爱心效应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好人资源”

        “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学生家长,一天好几次看到鹏鹏求助的信息,当我确认信息无误后,毫不犹豫地捐了1200元。”一所教育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张女士说,“有些人因为担心受骗而拒绝帮助别人,但我认为骗子是极少数,不能因为怕受骗而雪藏爱心。”

        沈阳人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相信,只要彼此坦诚,心和心之间就没有芥蒂。

        2013年冬天,在沈阳黄河北大街国奥现代城小区附近,一位老人被电动车撞倒后,吃力地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雪,对肇事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这句话,被市民们誉为“那个寒冬里最温暖的话”。说出这句“最温暖的话”的是60岁的物业保安、“沈阳大爷”王福顺。后来,王福顺参加由阿里巴巴发起的“天天正能量”微公益项目,网友每“点赞转发”1次,阿里就奖励老人1元钱。短短7天时间,网友转发3万多人次。沈阳人把一城的热情献给“正能量老人”。

        每个人都是道德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塑造者;只有人人都做道德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才能形成一种相互受益的良性循环。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晓虹说,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但我认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好人资源”。短短38小时,3万多人为孩子捐款,除了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是与孩子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这是信任与爱才能创造的奇迹。

    数百名车主为生命让路

        1月29日晚,“最美沈阳人”表彰会举行。他们当中,既有见到环卫工人清晨扫雪辛苦,抄起手机就为环卫工人订了50份外卖的银行职员,又有为贫困地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的医生,以及勇救落水群众的燃气公司团队。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一群素昧平生,只为挽救一个重症病人,在风雪中一路默契,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的陌生人。

        表彰会现场,还原了1月8日上午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当天早上6点多,距沈阳50公里开外的新民人胡先生突发脑梗,当地医院的急救车载着他直奔沈阳。8点30分,急救车被堵在白山立交桥上。

        这时,恰巧沈阳市民刘先生的车停在救护车前面。“救护车的警报一直在响,车上可能有急症病人。于是他就拨通了FM98.6沈阳早高峰节目的电话。”8时52分,交警刘学收到电台记者刘嘉宏发来的信息,有急救车在白山立交桥上遇阻,希望交警开通绿色通道。

        刘学立即从直播间跑出来,与指挥中心调度长沟通情况后,通过监控,终于在茫茫车流中发现了来自新民的急救车。“我们沿着他前进的方向一方面尽可能地开‘绿波’,一边恳请沿线广大驾驶员,开启右转向灯,尽可能在临近路口右转或向路旁避让……”

        第一个给电台传递信息的刘先生率先打开右转灯,向救护车司机摆手,让他先行;紧接着,一辆接一辆车纷纷打开右转灯,数百辆车绵延1公里远,齐刷刷的转向灯在风雪中格外耀眼。

        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目前已度过危险期。“过后才知道那么多沈阳人给我们让路,我十分感动!”记者采访时,患者爱人感动地说。

        这数百名司机,虽然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沈阳人。辽宁省文明办主任付晨明说,在这场弘扬时代新风的“大戏”中,沈阳人彰显了全国文明城的情感温度和精神高度。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