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体现了对战争制胜规律、科技创新规律的准确把握,为我们紧紧抓住新时代科技兴军这一强大引擎,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指明了前进方向。
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
在现代战争中,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谁拥有了科技优势,谁就能掌握军事主动、赢得制胜先机。
科学技术是引发军事革命的主要因素,军事领域也是对科技进步感知最敏感的领域。纵观历史上的四次重大军事革命,无不是先有科技上的重大进展,才有军事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军事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高超声速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时空观念。世界新军事革命对我们来说,既是难得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唯有勇立新军事革命潮头,用科技进步引领军事变革,才能抢占军事科技发展制高点。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恩格斯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技术创新与战斗力生成模式之间的内在规律。在当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深刻变化,成为战争制胜机理变化的深层动因,而作战方式变革折射的是战争制胜机理的变化。
新技术产生新战术、催生新战法,刷新着作战方式、转变着战争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装备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较快提升战斗力,占得技术优势、赢得制胜先机。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瞄准明天的战争,加快发展武器装备,下先手棋,设计未来战争。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掀起了新一轮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而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推动这种转变作用尤为突出。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积极推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依靠科技创新把我军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
强化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加快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
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捕捉和开发战略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创新的重点。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发挥军事需求牵引作用,完善军事需求生成机制和国防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规划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明确未来技术创新的努力方向、重点领域及实现路径,整合调配军地资源,把国家战略意志变成战略能力。建立军民技术双向转移机制,鼓励科研、生产、技术的强强联合,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为国防前沿技术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关乎战略主动,关乎国家安全,关乎未来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寻求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的突破,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链条,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实现基础性领域引领式发展。在军事电子信息、太空和网络攻防、纳米、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等关键性领域和发动机、关键电子元器件、军用特殊材料等技术瓶颈问题上实现自主式突破。建立颠覆性技术跟踪研究的常态化机制,强化基础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实现战略需求与市场机制对接,建立完善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努力实现颠覆性领域先发式跨越。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必须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要积极探索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规律,搞好顶层研究和规划。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大规模应用之势,借“中国天眼”、量子卫星、中国超算等快速发展之风,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形成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要系统梳理现行军工行业标准,科学制定军品科研生产的通用、共用性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立项论证机制、成果报送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完善国防科技成果的产权确权和利益分配机制。
牢牢把握“第一资源”
人才强则科技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科技兴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深化院校教育改革。要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按照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的责任定位,加紧构建新型军事院校体系。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实战化部队训练实践。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结合军事训练改革,科学制定训练内容和考核体系,突出使命课题训练,加强对抗性演练,着力提高备战打仗能力。要坚持全员全时全域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发掘部队潜力资源、发挥院校资源优势、借助社会资源力量,搭建MOOC平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军营。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首要前提,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以知名专家教授为中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战略科技人才。要坚持自主培养和高端引进相结合,加强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梯次配备、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群体。要建立健全精英式人才选拔机制、作战效能牵引的人才交流机制和新型作战力量主导的科技人才调控机制。要创新科技领军人才建设机制,推动军队创新人才工程与国家人才体系有机衔接。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建设统筹规划,建立不拘一格选用机制。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切实让干事者有舞台、成事者有发展。
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要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进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打造人才这个创新的核心要素。要统筹利用人才培养资源,坚持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构建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蔚然成风。
(作者:龙方成 盖立阁,分别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