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0日 星期二

    陕西西安:

    在博物馆,一眼千年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20日 04版)

        【新春走基层·神州风情美】

        还是希望一点点靠近,能够站在陈列柜旁,与它凝神对望。即便它在课本上出现,即便它在电视中闪过,会有那么一瞬,刹那静止,你告诉自己,这才是看见——恍然大悟,原本一个简单的存在,背后的沧桑、传奇却不可言尽。

        一眼千年,触摸到未知的久远。不只是《国家宝藏》里耀眼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阙楼仪仗图,更有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皇后之玺、彩绘釉陶戴笠帽女骑俑,赤金走龙、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彩绘雁鱼铜灯、三彩骆驼载乐俑……静默一处,它们一直在等待。

        春节假期,不少人来到陕西西安,首站直奔翠华路。经过这里,总会看到长长的排队人群。因此,也就知晓了坐落于此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没有淡季,只有旺季和更旺季。

        人只有更多。来自渭南的保洁员马大姐站在角落里,看人来人往。她在这里工作5年了,“年年如此”。

        过年到西安,就是来到一座天然的博物馆,穿行其间,得以遥望中华3000余年的历史。朱雀门、含光门、长乐门、安远门、永宁门、安定门……入夜,灯光点亮了各座城门,熠熠生辉。岁月流转,繁华和苍凉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人们曾经是如何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哪些不曾看到的历史脉络?它的繁华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到博物馆去,是寻找答案的最佳选择。

        一枚枚实物,串起的是记忆之链。如果说对春节团聚的期待是国人心中不变的信念,那么走进博物馆,找寻先人的过往,回望现在,又何尝不是一次抵达?

        会找到共鸣。看,那不像今天我们的烤炉吗?放在上面的是不是羊肉串?但这是东汉的绿釉陶烤炉。还有西汉铜臼,今天我们不还用这个捣蒜吗?

        会欣然一笑。唐代女子真是爱美!看一看化妆步骤,真不少: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眉样、花钿各不相同。

        会豁然开朗。不要小看西汉彩绘雁鱼铜灯,以为它只是工艺品。大雁的脖颈和肚子都是中空的,点灯时腹内盛水,产生的烟雾就会随着鱼形灯罩导入雁颈造型的烟管,再经烟管进入盛有水的雁腹,最后被水溶解。看来,古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环保意识早已有之。

        会心有所念。很多文物来不及看。可惜没看到走在时尚前沿的彩绘釉陶戴笠帽女骑俑,介绍中说,她身着打底衫,外加带花边的黄色短袖,头戴用藤条编成的帷笠帽。即使在今天,也足够潮。史书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蔽障。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说不定,会在某一个时刻一睹芳颜。

        天南地北的人来到这里,实现他们的文化之旅。还好,西安博物馆众多,每天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博物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会一直涌动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它们的痕迹,当然也会从这里找到适合当代时尚的元素。

        走进博物馆,不必在节假日。与文物相遇,就是一种美好,与历史走近一步,好奇又增加一分。幻想有一天,可以在博物馆度过奇妙夜,只有静谧。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