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欢乐进行时】
大年初一,路边桂花散发出淡淡香味,玉兰花也开始绽放,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中央公园从里到外人来人往。因为春节聚到一起的人,操着各地口音,交谈着,游览着。园区里,路是新的,树是新的,往远处看,暂时停歇的塔吊提醒着人们,人气正旺的临桂,是一个仍在发展的新区。“下次再来过年,这个公园肯定更好看了。”一位推着婴儿车的老人说,不久前他儿子在公园附近买了新房入住,全家第一次在市里过年。
离公园不远处,就是由桂林大剧院、桂林图书馆、桂林博物馆组成的“一院两馆”。前两天,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在桂林大剧院首演,记者特地去尝了鲜。
“船行远,歌不断,留下山歌万万千。”数十年前,电影《刘三姐》风靡全国,也让刘三姐的歌伴着淙淙漓江水,流进了无数人的心田。这次歌剧《刘三姐》以新面貌呈现经典,唤起了观众美好的记忆。由于刘三姐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漓江上、竹排上,创作者在舞台上营造了一种和桂林山水相符的环境和画面。江面行舟,云雾摘茶,圩台对歌,对月梳妆,榕树定情,一场场精美的布景,显出了匠心。
“山歌好,好似热茶暖人心。”“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心中有话对谁讲,山歌一唱传四方。”当脍炙人口的歌词从演员嘴里传出,一些观众忍不住轻轻开口跟着唱了起来。歌剧《刘三姐》的作曲雷蕾是电影《刘三姐》作曲雷振邦的女儿,她说:“这些民歌是广西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品,我们愿意做绿叶,用现代的手段和歌剧的表现形式,把刘三姐的光彩重现在舞台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因为“刘三姐”的到来,桂林人的春节多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紧邻大剧院的图书馆,是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总馆,270万余册的馆藏文献中,少数民族旧文献、地方历史文献、抗战时期桂林出版物都独具特色,想了解桂林的底蕴,有必要多来走走。走进图书馆,明亮宽敞的公共阅读区,一个小巧的朗读亭引起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浓厚兴趣,在朗读亭内用微信登录,录制并上传朗读作品,就可以参加朗读大赛。春节期间,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让假期的书香味儿变得更浓。
离图书馆没几步路,就是桂林博物馆,这个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新馆建得颇为气派,临近下班时,博物馆门口还排着长队。馆里正在展出的《骏犬啸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比较应景,全国数十家文博单位众筹文物图片、22家博物馆联合推出,展现了中华犬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独特的美景,吸引了一大批书画家挥毫泼墨。走进博物馆二层展厅,60余件馆藏近现代书画精品生动再现了水墨里的漓江气韵。与之对应,另外几位画家的作品则多了一份细腻,位于四层展厅的《情系桂林——李培庚宋克君叶侣梅捐赠作品展》,展出了三位画家的300余幅绘画作品,他们长期生活在桂林,以本土画家的视角,用油画、版画、国画等形式,描绘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桂林风情。
“咚咚咚咚锵咚锵”,“一院两馆”的广场上,舞狮队的鼓乐声激动人心。入夜,被彩灯照耀的朱雀楼和风雨廊桥,在水面倒映出独特的风姿。喷泉哗哗作响,人们记住了这处桂林文化新地标。
(本报记者 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