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欢喜过大年】
大年三十,在江苏徐州,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周长芝一早就带上给老人准备的礼品,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昨天给老人发了新的棉衣棉帽,忘了带肥皂卫生纸,这趟得带过去。”周长芝说。自从7年前接手第一家养老院,探望老人、给老人拜年就成了周长芝大年三十的主题。
记者随行来到了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老年颐养院。这家养老院原址是一家企业的技工学校,2017年才改建为养老院。周长芝说:“前年底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去北京开会,老人们很激动,有的还把总书记和我握手的电视画面打印下来,挂在墙上。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再开一家新院,让更多的老人能老有所养。”
周长芝的愿望实现了。走进颐养院,80岁的苗兴兰老人走上前打招呼。“新年好!新年好!”不一会儿,院子里、屋子里的老人都走上前来。记者走进苗兴兰老人的房间,两张床、两张桌子、几把椅子,空调、电视一应俱全,门上窗上都贴上了喜庆的年俗装饰,和煦的阳光照进窗子。“我是从别的养老院转来的,有一次路过,看到这里干净整洁,伙食不一样,试着住了一段时间就不想走了。”苗兴兰说。
这时,91岁的马兆伟从外面回到了院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刚去了邮局,给侄女寄了点年节的东西。“我弟弟也87岁了,一家人生活在南京,我没有儿女,老伴也走得早,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了。”
去年,马兆伟老人完成了一个夙愿,去南京和弟弟见一面。由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兄弟二人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书信传递终究难化思念之情,老人想去见个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去年9月初,周长芝收到通知,去南京参加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她想,能不能把马兆伟老人带去,圆他的团聚梦呢。民间有句俗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周长芝把这个想法一说,很多老人悄悄劝她不要这样做:“老年人的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责任可就大了”“吃好住好服务好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大家的反对声并没有动摇周长芝的想法:“能让弟兄俩在有生之年见一面,这风险值得一担。”
订高铁票、联络接站、安排行程,在周长芝的照料下,马兆伟老人兄弟团聚了,两人一见面,抱在一起哭了。回来后不久,周长芝收到了马兆伟弟弟写的书法“人民的好女儿!国家的好女儿!老人的好女儿!大爱无疆!”“比亲闺女还亲,去南京的火车票我走哪都带着,忘不了。”马兆伟说。
“做好事是有福报的。去年我获选全国道德模范,一年之内两次见到总书记。总书记对我说,‘代我向老人们问好’,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为养老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周长芝说。
7年前,为了照顾母亲收养的十几位孤寡老人,周长芝辞任中学校长,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年公寓。从一开始的焦头烂额,到困难时期卖房子、卖股票、拉上亲戚朋友当义工,周长芝的养老院渐渐在徐州有了名气,“这家养老院办得用心”,口耳相传,想来住的老人排起了队,两家、三家、四家,周长芝的养老事业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政府、社会的扶持。“母亲的遗愿是我的初心,社会各界的厚爱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周长芝说,“来年我想扩大床位规模,让更多想来的老人住进来,还要探索医养结合、与老年大学合作,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本报记者 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