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
“党的十九大上,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里充满了决胜贫困的信心,我一定要把这个信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知道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牵挂和他给脱贫攻坚指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罗甸县沬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从十九大胜利闭幕到现在,到过多个省份,宣讲十九大精神66场。
她给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送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大振。“我一点不觉得累,我要一直讲下去,直到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她说。
“女愚公”打动听众
邓迎香,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小学只上了一年,但她靠着摆脱贫困的决心和苦干实干的劲头,组织村民用13年时间开凿出一条216米的隧道,打通了出山的公路,还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养殖业,彻底改变了麻怀村的落后面貌,她自己也在实践中成长为群众拥护的基层组织“领头雁”,被誉为“女愚公”,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日前,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来自各乡镇以及村两委的干部等三百多人,聆听邓迎香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两个小时,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全程脱稿。
邓迎香说:“由于道路不通,自己生病的小孩来不及送医不幸夭折。那种揪心的痛,牙都咬碎了,脚下跺出的坑有一尺深。所以必须要挖路。”
戳到了泪点,触动了内心,在场的同志很多被邓迎香讲哭了,但大家也都找到了自信。兴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莉说:“她的经历,就是一本励志的教科书。在全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这种不等不靠、敢想敢干、不屈不挠的精神。”
66场宣讲,几乎场场是这样。
“邓迎香的身上,展现了贵州基层干部苦干实干的新形象,传递了贵州团结奋进后发赶超的正能量。”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以前的愚公是传说,现在的愚公在身边。”
回到麻怀村振兴村庄
“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对贵州的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我在讨论现场听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比自豪和激动。”邓迎香说,这些年党和国家给予贫困地区群众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支持,“贫困地区的群众有深切体会,我们也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决胜全面小康”。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描绘了美好的蓝图。”邓迎香说,乡亲们都发自内心地感恩党中央的好。大家都说,要拿出当年打隧道劲头,抱团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面小康。
近几年在邓迎香事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建设麻怀,振兴麻怀。“人不回来,路不通,地也荒着。”村民袁端胜2008年外出到晋江务工,2015年在邓迎香的感召下回乡创业,问他为何放弃在外每年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回乡重新创业时,他如是说。袁端胜现在是罗甸创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主要种植大球盖菇、饲养黑毛猪。“1月22日,合作社卖出了散养黑毛猪,下一步打算做好买卖互动,线上点杀。”他说。
与袁端胜一样,村民汪俊也是受到邓迎香感召回到麻怀村振兴村庄。“邓大姐跟我说,村里人回来建设,村子发展就会更快,我觉得她说的是。”汪俊说,现在收入比在外要少,“但终究要回来落叶归根,抱团带动全村,抓住现在这个机会,振兴麻怀村”。
“为村里的发展我豁得出”
刚刚从外地宣讲回来,邓迎香就在通村路的工地上协调各种事。她说,这条10余公里的道路是党的十九大后动工的,由4.5米宽扩到6.5米。“我们麻怀人现在有53部小汽车,路窄了可不行啊。”邓迎香笑着说,要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得从村里的基础设施做起,比如道路,要从“有”到“优”。
邓迎香带领村民先修路再搞绿色产业发展路子。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800元,2017年,人均收入8600元。她说,一碗水只够一个人喝,一桶水只够一家人喝,只有一口井才够一个村喝。要带领更多人的致富。
“之前周边有5个村想来跟着我们村一起干,当时我没敢答应,担心做不好。”邓迎香说,开完党的十九大她有了信心,干劲更大了,视野更广了。现在将把周边几个村的群众也“团拢”来,采取建立联合党组织的方式把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强大,按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改革吸引更多人加入农村振兴,把村集体经济做强。
目前,麻怀村充分依托优势资源,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奔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田土种稻菜、林下栽菌菇、圈里喂猪牛、庭院建果园、农家办旅游”等增收富民工程。
“为村里的发展我豁得出,因为没有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会一直讲下去、干下去。”邓迎香说。
(本报记者 吕慎 本报见习记者 黄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