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村里有了电影院 数字电影到乡间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8日 04版)

        “以前看电影,都要坐将近1个小时的城乡公交车去城里才行,现在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了,而且每周二还免费看,平常看票价也实惠,真不错。”2月6日晚上6点,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四村村民吴先生带着家人正往新农村数字电影赤岸室走,去看电影。

        “今天放的是《毛驴县令》《圩堡枪声》,很对我的‘胃口’,不错、不错。”吴先生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吴先生赞不绝口的这家电影院属于义乌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这是浙江省首家由社会力量投资开办的农村数字电影院,它的建成是义乌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次有力探索和尝试。

        记者发现这家影院面积虽然不大,只有一个电影放映厅、70余个观影座位,但是建设标准与城市影院同步,配有2.4米高、5米长的大屏幕及环绕立体音效。电影票价格最贵的15元,最便宜的只要8元。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农村影院,这里每周还会播放一场免费电影,费用由政府补助。

        义乌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桢介绍,过去的流动电影放映方式虽然为农村群众送去了福利,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影放映技术、设备更加先进,原有的单一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群众对看好电影的追求,而且流动放映容易受天气、场地等外部因素制约,在放映时间、放映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如何让农村更贴近城市?让农民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呢?”陈荣桢告诉记者,“让农村电影跟着群众走”的理念油然而生。2014年12月,义乌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该院线作为金华市文化局深化农村电影放映体制改革的主推试点单位,自成立那天起,公司就确立了“贴近农村农民需求、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努力做到“农民需要看什么,我们就放什么”。

        为了让农民看好电影,该院线做了两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建设标准化室外放映点。选择2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公园建设标准化的室外放映点;另一方面,推进农村影院建设。自筹资金将农村影院按照城市影院模式建设,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电影院一样的观影环境。

        “自从影院开业后,几乎场场爆满,这也给我们办好影院增添了信心和动力。”陈荣桢说,该院线与省院线公司及各地市院线公司合作,多方渠道获取片源,组建了电影片库,目前可订影片的片源数量已达3600多部。“片源丰富多元化,其中还包括诸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法制教育、反邪教、安全生产等重大主题电影,我们还加强主旋律电影、红色经典电影等主题的放映,寓教于乐。现在,吃过晚饭的村民结伴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统计,仅2017年,义乌市公益电影放映6000场以上,覆盖义乌14个镇街、700多个行政村,观影人次逾40万,让农村群众美美过了一把“电影瘾”。

        今年1月16日,“义乌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表彰,成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当天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上,陈荣桢作为全国6个基层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言,他介绍了义乌市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提升户外流动电影放映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建设农村影院的经验。

        “农村电影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种公共服务。送影下乡,是惠及群众的工程,旨在让城乡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义乌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工程建设,让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好电影,看得舒心满意。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