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解决养老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7日 07版)

        “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是全世界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我们碰到的养老问题也是最为复杂的。要想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养老问题,仅仅靠出台一些好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发挥聪明才智来满足这个需要。”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据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

        邬沧萍介绍,由于早期人口政策的原因,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高峰人口,在2010年以后陆续进入老年期,成为庞大的新一代的老年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城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千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很明显,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邬沧萍表示:“养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仅要依靠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更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双管齐下,两只手一起抓。”

        据了解,自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法颁布以来,我国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同时,逐步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制度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

        “重要的是,要保证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像这次福建、湖北、黑龙江等8个省区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一项好政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多方博弈,如果没有后续的配套政策跟进,很可能跑调走样。除了靠用人单位自觉遵循外,有关部门还应建立配套制度,让护理假成为子女的真正权利,成为老年人的真正福利。”邬沧萍说。

    充分发挥居家社区养老的重大作用

        《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

        邬沧萍表示,对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对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年人来说,在家养老是最合适的选择。“解决养老问题,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单纯地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入手,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多老年人倾向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以来,北京市“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所谓“三边四级”,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四级”服务网络,依托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统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的“三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朝阳、房山、顺义、怀柔、密云、延庆6区已建成本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试运营。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

        邬沧萍表示,《规划》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体系建起来,而是要不断探索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我们还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不足,养老行业也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意味着我们未来需要加大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投入,强化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的地位,比如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完善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补贴政策,并提高相应工资标准。同时,企业、高校等也可以共同发力,自觉参与到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的过程中。”邬沧萍说。

    老年人也要再社会化

        邬沧萍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就要96岁了,“每天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外出做一些身体锻炼。闲暇时间我主要用来看书读报纸。但是我发现,我所在的社区为老年人组织的活动并不多。而且,和很多上了年纪的女同胞喜欢跳广场舞不同,很多岁数大的男同胞往往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养老的”。

        “我始终认为,养老问题要想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子女、社会组织等出工出力,我们老年人自己也要保持乐观的、开朗的心态,要多和社会接触,进行‘再社会化’,培养我们老年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邬沧萍介绍,《规划》明确提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培育积极的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引导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凭借自身的经验、阅历等可以畅通无阻,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老年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近年来,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逐步兴起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活动舞台,有很多老年人纷纷参与进来。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难免产生边缘感、失落感等不好的情绪,这都是不利于养老的。开展老年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生活和精神的归属。尤其是现在社会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发展进步,老年人也要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避免与社会脱节、疏离。”邬沧萍说。

        (本报记者 任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