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山西陶寺北晋国“邦墓”发现卫国编钟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09版)

        甬钟 资料图片

        本报太原2月5日电(记者李建斌)近日,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考古发掘工地传来重大消息: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座大墓时,发现了一套8件大小相次的甬钟,在甬钟上端的舞部装饰有雷纹,这套甬钟叠压在车马器下有的已被压碎,但考古工作者在其中4件甬钟的钲、鼓部发现并看到清晰的文字,目前辨识出来的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等铭文。

        卫国的编钟为何出现在晋国“邦墓”中?该发掘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京燕介绍,此次出土的这套编钟,与精美的晋国青铜器相比,纹饰略显呆板,但为陶寺北晋国“邦墓”的研究填充和提供了宝贵资料。她分析说,当时,在晋称霸诸侯后,卫国是晋国的盟国。据《左传·文公七年》记载:“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这是史籍中晋国和卫国最早的结盟记录,直至晋定公九年(公元前503年)卫国叛晋。可以初步确认,这套编钟就是在此期间流入晋国的。

        从2014年启动发掘至今,陶寺北墓地丰富的埋葬品不断给考古工作者带来惊喜(本报曾多次报道该墓地的发掘进展)。该墓葬是今年1月初开始大规模发掘清理的,与2016年发掘的编号为2016M1墓为东西并列的“对子墓”(夫妻墓),均为积石墓葬,椁上、下各铺一层鹅卵石,棺椁之间填满积石。从这两座墓葬的丧葬礼制分析,专家认为,应为春秋晚期高等级的贵族墓,墓主人生前应是大夫。

        王京燕介绍说,在对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在墓室西北角有一盗洞。棺椁之间的南、北部均有漆器,互相挤压变形,仅存有红、黑色漆绘制的图案。目前,该墓葬仅清理了棺椁之间西南角及西侧,出土的青铜器还有铜鼎11件、铜壶2件、铜鉴2件、蟠龙鼓座1件与底下压着的镈、甬钟等,多层叠摞,清晰可见。在11件铜鼎中有3件镬鼎、8件盖鼎,这些鼎盖上均为三环形钮,腹部以凸弦纹间隔,有的盖、腹饰勾连云雷纹,有的饰蟠螭纹。2件铜壶形制相同,铜质精良,通体以饰夔龙纹的凸弦纹间隔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填饰以云雷纹衬底,上下相错有浮雕式夔龙纹,底部饰一周变形夔纹组成的垂叶纹,颈部有一对衔环虎形耳。蟠龙鼓座为圆形,中间有一用于插鼓柱的中空圆筒,3条蟠龙龙首昂起,嘴衔筒口,身体相互盘绕蜿蜒而下,龙体上饰有鳞片,圈足直壁下有4个铺首衔环。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