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倾听时代足音 紧扣时代脉搏

    ——2017年报告文学创作回眸

    作者:李朝全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16版)

    引言

        报告文学是报道性的文学作品,它用朴素的文学笔调把现实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和事件表现出来,它的根本特点是真实。它的真实与小说所要求的真实有所不同。小说作者是从对现实生活的许多观察中提炼、改组、综合,而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报告文学作家则是从他所观察的生活中寻找或选择出一个人或一件事,这个人或这件事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又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题材的寻找或选择,对于报告文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报告文学的典型性不是建立在虚构上,而是建立在寻找或选择题材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能采取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办法自不待言,在重要情节甚至重要细节上,也不允许杜撰,而应该采取十分严格的科学态度。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仅应该成为优秀读物,而且可以成为翔实可靠的史料。因此,作为一条普遍的原则,作者对所要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从细节起作扎实的调查。特别是一些揭露矛盾、抨击时弊的作品。即使写好人好事,也不能稍有疏忽和存侥幸心理。

        ——刘锡诚 (摘自《光明日报》1983年12月1日3版署名文章《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关于报告文学的断想》)

        作为新闻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报告文学肩负着真实记录历史、抒写人民心声的职责。这是报告文学的初心与使命。

        报告文学是对时代的一种记忆性书写,其同现实生活、社会变革必然需要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倾听时代足音,紧扣时代脉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人新故事,新成就新气象,新的生活方式、生存境遇,包括人们的梦想追求、奋斗牺牲、情感心路、愿望诉求、命运变迁等,都可以纳入报告文学的表现范围。而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嬗变,各种焦点难点问题,亦时常成为关注历史前行的报告文学作家着力的重点。

    反映新时代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同时也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7年,表现中国梦、描写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的纪实作品特别突出。当年8月,塞罕坝成为许多作家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发表了蒋巍的《塞罕坝的意义》、李青松的《塞罕坝时间》,《光明日报》发表了王国平的《好一个大“林子”》,《中国艺术报》发表了张秀超的《塞罕坝,这样走来》,新华网发表了郭香玉的《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等。这些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卓越成就,生动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深刻内涵。北方聚光塞罕坝,南方聚焦安吉县。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对美丽乡村建设深情礼赞,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批作品的新鲜出炉,使生态报告文学成为2017年度文坛的一大热点。浙江北部安吉县余村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密相关。《那山,那水》通过深入实地采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近年来安吉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创造了堪称苏杭之外人间“第三天堂”的美景,并顺利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为中国乡村改革发展及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份新样本、一个新路标。

        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是新时代扣人心弦的壮美华章。纪红建的《乡村国是》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画卷。作者选取全国集中连片的典型特困区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罗霄山区、昆仑山区、闽东山区等,以令人信服的讲述展现中国扶贫脱贫、向贫困发出总决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表现了我们党切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湘西十八洞村是精准脱贫思想提出的地方。彭学明的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聚焦这里的扶贫现状,将国家发展的战略思想与老百姓内心的渴求向往结合起来书写,别具特色。刘裕国的《通江水暖》则聚焦大巴山腹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新进展。当前,关于扶贫、脱贫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但有些作品出现了同质化、模式化、缺乏可读性和感染力的倾向。这是作家们在创作中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书写中国梦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家纷纷聚焦科技创新,陆续推出了一批描写和反映中国高铁、载人航天、海洋深潜、超级计算机、机器人、大飞机等研发现状的报告文学。宁肯的《中关村笔记》、王雄的《中国速度——中国高铁发展纪实》、王鸿鹏与马娜合著的《中国机器人》、刘斌的《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李鸣生的《抢占太空通信权——“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发射记》等作品,是2017年此类题材创作的新收获。这些作品因涉及尖端前沿科技,表现科技报国精神,容易引起读者关注,但可读性和艺术性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其中,《中国机器人》思想性颇为突出。作品以扎实的书写告诉人们,以智能人或自动化机器人为技术标志的人类文明新阶段即将到来。作者将中国研发机器人的事业放在世界智能人发展历史的背景及坐标上来书写,客观记录了中国机器人事业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作者还让那些默默无闻,却为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登台亮相”,弘扬了这批优秀科学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刻画新时代新人形象

        文学的一项基本功能是塑造典型人物。聚焦人物尤其是塑造英雄更是报告文学创作一贯的坚定选择。2017年的人物报告和人物传记方面,涌现出了宗璞的《向历史诉说——我的父亲冯友兰》、张子影的《试飞英雄》、谌虹颖的《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岳南的《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许渊冲的《梦与真——许渊冲自述》、许晨的《一个男人的海洋》、李延国与许晨合著的《无衔将军——优秀军转干部王福波的命运创新》、丁晓平的《铁汉丹心:国企党员干部好榜样张进纪事》、徐富敏的《永远的李保国》、彭雁华的《阳光大姐的故事》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军旅作家张子影的《试飞英雄》详尽披露了我国空军试飞员群体的日常工作、训练及生活。这是一部为英雄立传的书,以倾情赞美讴歌英雄为主题。英雄是一群具有高度觉悟的人,代表着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标高。张子影刻画试飞英雄,着重描写其所经受的生死考验,展现英雄如何面对生死关口,如何看待生死。对于自己这份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工作和事业,试飞员们因为热爱,所以勇敢,所以不愿放弃。作者详细地书写了空中停车、尾旋、颤振等各种险情与各种故障,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几乎每一次起飞、试飞,都是一次险象丛生、危机四伏的考验,读来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检阅面前,试飞员们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尽好本职完成使命,以至于有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谌虹颖的《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描述了人民艺术家阎肃的成长过程与创作经历,特别是在歌剧、民族歌剧和歌词等方面的创造创新,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这部作品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将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家,一个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艺术家。

        报章报告文学因其“短、新、快”的特点而广受关注。李春雷的《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追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先进事迹,给人留下难忘印象。陈茂慧的《六本驾照见证“中国速度”》讲述一名火车司机亲身经历的中国火车的历次大提速,视角独特,生动精炼。

    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

        描写改革开放及其所带来的时代变迁,是2017年报告文学创作的一大重点。范小青等的《两岸家园》生动记录二十二位台湾企业家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江苏投资建厂、创办企业的历程。这部作品集通过讲述这些台商的创业史,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近四十年来大批台商纷纷涌进大陆,参与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波澜壮阔的图景。这是一部以独特视角反映中国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的生动读本。

        “三农”的发展变化同样令人欣喜。李朝全的《国家书房》以第一家农家书屋十余年来的发展为例,结合全国各地大量农家书屋建成后所发挥的巨大社会作用,讲述了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实施十余年来在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态、改变农民精神面貌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打虎拍蝇、反腐倡廉是新时代的一曲高昂乐章。丁捷的《追问》是多位落马贪官忏悔录的集纳,揭示了他们的堕落过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作品采取多人经历混合杂糅的方式,加以适度的艺术想象和有限的艺术加工,重新捏塑而成,生动好读。

        对困难群体的倾情关注与表现,是报告文学一向秉持的品格。普玄等人合著的《五十四种孤单——中国孤宿老人口述实录》,讲述了孤寡老者生存的困境,期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彰显了报告文学可贵的社会担当。普玄的《疼痛吧指头》追忆自己十几年来照料患有孤独症儿子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百般滋味,用心塑造了孩子的奶奶也就是作家母亲坚毅、顽强、慈爱的形象。奶奶嫁给了一个残疾人,长子又因医疗事故耳聋致残,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有成就的子女。在孙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又倾力帮助儿子共同抗击命运的挑战。世间的不幸潮水般涌来,作者内心的悲苦凄凉难以言表。然而在这巨大的苦难面前,也有爱的光芒在温暖地照亮。聂昱冰描写孤独症群体及社会关爱救助的作品《守望星星的孩子:来自中国孤独症群体的报告》、史春的《向死而生的报告——精神病院里的人和事》与此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关于精神心理疾患群体生存状况的文学记录,都有着人间美好情感的动人诉说。

    查找问题,补齐短板

        纵观2017年的报告文学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总体上还是比较匮乏,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映还是比较乏力。新时代呼唤更多正面反映现实生活的报告文学,现实题材创作还需要下更大气力不断予以引导和推进。

        当前,报告文学在创作上也存在着其他一些亟待提升的问题。比如,报告文学作家需要正确处理好全部真实与局部真实、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比如,在接受邀约写作时,保持创作上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裁量权至关重要。全媒体时代,对于报告文学这种源自新闻与文学联姻的文体更是一种严峻挑战。报告文学创作队伍后备力量不强的问题依旧存在。基层作者的培训需求仍然相当强烈。

        如何扩大报告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将优秀作品推向需要它们的读者,也是亟待认真考虑并拿出对策的重要课题。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报告文学向少儿读者的传播成为阅读接受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李鸣生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走出地球村”系列受到好评,《飞向太空港》被教育部列入初中学生指定阅读作品后,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李炳银主编的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我们的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创造故事”丛书社会反响良好。这是报告文学扩大传播力、增强影响力的重要创新之举,值得借鉴和推广。

        回顾2017年,报告文学创作取得了丰厚收获。伴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坚定步伐,广大报告文学作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文学的创作视野和天地必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作者:李朝全,系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