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4日 星期日

    摘掉穷帽过大年

    ——湖北省黄梅县脱贫攻坚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吴慕枫 朱襄来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4日 10版)

        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图为游客在玫瑰谷漂流。张灿伟摄/光明图片

        黄梅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图为五祖寺景区。王继华摄/光明图片

        葡萄丰收。程秀峰摄/光明图片

        柳林茶场工人用勤劳的双手摘“穷帽”。宛鹏程摄/光明图片

        鄂东大地的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放晴,皑皑的白雪逐渐消融。鄂皖两省交界处的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村民陈远利正在晾晒腊鱼腊肉,成串儿的腊鱼腊肉挂满了门前的木架子。过了腊八就是年,腌制腊鱼腊肉是当地过年的习俗,把腌好的腊鱼腊肉拿出来晾晒一下,既是为了让鱼肉更有味,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希冀来年生活更富裕。

        “快过年了,会有好多亲戚来拜年,顺便来这里看玫瑰花,腊鱼腊肉要多备一点儿。”陈远利边干活边说,以前日子穷,过年最怕家里来客人,没有好饭菜招待人家,脸上挂不住。年近50的贫困户陈远利,妻子瘫痪在床,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前家里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靠着党的扶贫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年,陈远利一家摘掉了“穷帽”。“前年我经村委会介绍到玫瑰园打工,月工资2500元,加上还有几亩油茶园,一年能挣个三四万呢。”盘算着一年的收入,陈远利喜上眉梢。

        说起脱贫,站在一旁的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接过话说,柳林乡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山多田少,是湖北省27个红色贫困乡镇之一。“过去贫困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柳林群众喘不过气、抬不起头,甚至有人问是哪里人时,都羞于自报家门。”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感慨地说。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2014年,老铺村引进黄梅县瑞坤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秀美的山水资源,打造出集玫瑰谷漂流、龙池河大峡谷、伊甸园玫瑰观光园三大景区于一体的柳林玫瑰谷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来自武汉、安庆、南昌等地近10万人来此游玩。“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一天卖卤鸡蛋都能卖上千块钱。”70多岁的李桂芳脸上也笑开了花。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老铺村解决村民就业200余人,发展农家乐20余家,为村民户均增收1.6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介绍,像柳林乡老铺村一样,近年来黄梅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攻坚精准扶贫。在牵手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将禅宗祖庭五祖寺、四祖寺、老祖寺、南北山景区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打造“世界禅修之都”的同时,打造出五祖洪楼、苦竹养马、大河吴祥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和蔡山梅园、独山富源葡萄庄园、苦竹香樟园、杉木樱花园等一批生态景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解困,仅2017年就让800多个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柳林乡往南,绕过一汪清澈的古角水库,就来到了停前镇。抬头看,万亩油茶基地在冬日的暖阳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漫山遍野显得春意盎然。

        2016年,湖北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县里“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脱贫行动,与停前镇签订了帮扶协议。两年多来,以停前镇刘壁村为中心开发2万余亩跨乡镇的连片油茶基地,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扶贫的新路子。40多岁的张群英孤身一人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田入不敷出,2015年经村委会介绍到龙成油茶公司打工之后,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黄梅县县长屈凯军介绍,黄梅县位于大别山麓,依据地理特点和产业分布实际,通过发挥72家龙头企业和800多个专业合作社的结对帮扶,着力形成“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龙头企业通过统一种植、统一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带动了全县3381个贫困户增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除了发展旅游产业、生态种养产业促进扶贫帮困外,黄梅县还大力推进光伏产业扶贫。截止到2017年年底,共建成67个光伏扶贫电站,可带动3400多个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2018年底,全县72个贫困村可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同时,今明两年该县谋划在16个乡镇建设83.1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可继续带动3000个贫困户增收。光伏产业已成为黄梅县贫困户增收的“绿色银行”。

        黄梅县还努力推进文化强县战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乡贤文化、非物质遗产等文化资源,做活黄梅戏、黄梅挑花等文化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扶贫和经济发展胜势。以黄梅戏著称的黄梅县借“戏”扶志,发挥黄梅戏发源地的资源优势,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县黄梅戏剧院2017年全年演出232场,其中在全县16乡镇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就达208场,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被称为“挑花之乡”的黄梅县还借“花”生财,按照“开发、规范、保护、发展”的思路,实施建设黄梅挑花产业集群战略,筹建“一街”(黄梅挑花产品一条街)、“一馆”(黄梅挑花传习馆)、“一中心”(黄梅挑花艺术展示中心)、“一院”(黄梅挑花研究院),形成了以工业园为中心,辐射“九镇两乡”的产业格局。按照“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全县发展挑花公司8个,带动160个行政村、8000余人从事黄梅挑花制作,让贫困户在家中就可实现就业。“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挑花工艺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酷爱挑花艺术的陈敏说。

        近年来,黄梅县把脱贫攻坚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把政府、市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与贫困户捆绑在一起,实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促进了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到2017年年底,黄梅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达13697户,占有劳动力贫困户14877户的92%。“依靠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能‘输血’还能‘造血’,这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马艳舟说。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吴慕枫 朱襄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