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文学的园地获得了怎样的收成?华语原创文学创作呈现怎样的总体气象?日前,“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发布,榜单分为长篇小说、长篇非虚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四个榜,并提供专家评选与读者人气投票两份参考,将过去一年间最值得品读、最值得关注的40种华语原创文学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也鲜明描摹出当下文坛创作的风尚和动向。
好作品经住了考验
收获文学排行榜创办于2016年年底,由《收获》文学杂志社与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创办之初,《收获》主编程永新表示:“这是一份属于南方、属于文学、属于未来的榜单,它与商业无关,只与精神和艺术有关。通过排行榜的评选,旨在繁荣文学创作,提升文学影响力,回馈长期以来广大读者与作者的厚爱。”因而,这是一份“宽进严出”的榜单,作品,不拘发表于期刊还是出版社出版,只要面世于当年,都纳入考察范围;无论是科幻元素还是非虚构体裁,都在文学的天空下一视同仁同场竞争;作者,无论是文坛老将还是刚冒尖的文学新秀,都平等地拥有被阅读、被关注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2017年全年入围文学作品超过150部(篇),但与此同时,上述作品遇到的也是非常苛刻的遴选。根据评选规则,评委们于2017年7月和12月分别针对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审读和投票,并由上半年选拔出的前五名作品和下半年选拔出的前五名作品组成了入围全年榜单的十部(篇)作品。2018年1月,又开展了第三轮评选,经过14位专家评委反复甄选比较,投票决出十部(篇)作品的最终位序。
经过这番犹如“真人秀”般惊险的多轮投票,人们发现,上半年就领跑短篇榜的《玛多娜生意》(苏童)、中篇榜的《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和长篇非虚构榜的《离歌》(周晓枫)承受住了下半年作品的激烈竞争后,仍然屹立在榜首位置,可谓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而愈加闪亮。
长篇半壁江山归了“70后”
如今各种文学排行榜不在少数,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收获文学排行榜是一份气质独特的、“有品”的榜单,评论家黄德海概括这份榜单最大的特点是“艺术性优先”。
宗璞的长篇《北归记》赢得好评,位列长篇榜首。在评论家王春林看来,久违的庄严、雅正的古典爱情书写中,既涵纳了丰富的时代内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构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紧随其后的范迁长篇《锦瑟》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在1949年前后的命运变迁,既不无犀利地切入知识分子的复杂精神世界,同时也对沉重的历史作出深刻的反思。
值得关注的是,“70后”作家“全面崛起”,占据长篇排行榜半壁江山。“《心灵外史》《国王与抒情诗》《梁光正的光》《猛虎图》《白山》的上榜,代表了一代人长篇技艺的日趋成熟,也代表了一代作家毫无疑问地站在了中国文学的前沿,成为中国文学的最中坚力量。”在张莉看来,这是榜单“给人最大的惊喜”。
黄德海认为,这份长篇榜单还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打破了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并非当代题材优先,而是以作品品质为准绳;并非以发表于《收获》上的作品优先,而是一个全国长篇小说作品范围内的榜单。
中短篇“老姜”依旧很辣
将目光投向中篇小说榜和短篇小说榜,王安忆、苏童、莫言、毕飞宇、方方、刘庆邦等“老姜”依然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张悦然、周嘉宁、董夏青青等“后浪”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稳居中篇榜首的《向西向西向南》:“成色上乘,笔墨纯熟,难得的是题材的当下性,也保持了王安忆一贯的绵密、细碎叙述风格。”苏童的短篇《玛多娜生意》则是“世相浮世绘”,“在众多现实题材、短篇作品中,这篇作品的笔墨显得更流利,写出世俗的某种华丽。”
评论家宗仁发评田耳的《一天》:“这一天是属于一个人的,也是一个家族的,还是整个社会的、时代的。这一天如此清晰、如此浑浊、如此喧嚣、如此沉寂、如此真实、如此荒诞,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唏嘘不已。”
莫言的短篇《故乡人事》收获众多好评。“看似顺手拈来,却每一笔都是鲜活的,人物个性突兀又可透视时代递变。”苏炜如是说。
毕飞宇的《两瓶酒》醉了无数人。评论家吴玄说:“通达,温暖,现实主义典范,短篇小说教科书。”评论家金理说:“由两瓶酒的故事点染出人生的意外、无奈和万千机运。”苏炜感叹:“构思自然而奇巧,富有一般中国小说难得的幽默感和戏谑色彩,也是一块笔力纯熟的‘老姜’。”
“现实情怀”非虚构领跑全年
非虚构长篇排行榜的最大亮点在于周晓枫《离歌》从年初一直领跑到年末,这部有着深切现实关怀的作品备受肯定,也彰显了《收获》排行榜的价值取向:评委们尤其看中那些有切肤感、有现实情怀的作品。
“能够把一篇悼亡文字写出如此一种深刻的思想深度,是周晓枫《离歌》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对一位现代知识分子足称复杂的精神世界做了深入的剖析,差不多条分缕析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评论家王春林说。
在黄德海看来,长篇非虚构榜单显示,榜单脱离了过去以题材为最重要判断标准的趋势,让非虚构来到了跟虚构竞争的文学序列之中,以更宽阔的文学理解来包含和捕捉时代精品。这份榜单显示了写作技艺的重要,标示了上榜写作者心性的成熟、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的关注。
普玄的《疼痛吧指头》对自闭症孩子生活的书写得到了多位评委的共鸣。“十指连心,父子情深,将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真切的个人体验相结合,有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王春林如是评说。
张莉认为,整体而言,这十部非虚构作品写作题材多样,代表了2017年非虚构创作的整体实力。
(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