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
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亮相之后,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成功跻身于年度现实题材舞台艺术的热点剧目行列。该剧由黄定山导演,代路、廉海平编剧,臧云飞作曲,任安编曲。
众所周知,《马向阳下乡记》拥有出色的电视剧成果呈现,比较原著和剧作就会发现,作为一部歌剧作品,该剧的文本创作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原创”过程。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讲述的是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主动申请到儿时生活过的偏僻乡村大槐树村任扶贫第一书记的故事。从科研人员到村干部,从城市到农村,马向阳从最初的不得其法到触底反弹,以专业的知识和坚忍的耐力给大槐树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最终带领全体乡亲共同致富。
该剧的风格被导演黄定山定位为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乡村喜歌剧”作品。这部剧的上演,同时也为“观众喜欢的民族歌剧是什么样态”打开了思路:
从剧作上来看,首先,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作品以第一书记马向阳带领大槐树村集体脱贫的故事,传达了时代背景下的小村庄与党中央重大决策紧紧相连的故事。以艺术的手法、百姓的视角、群众的语言为特色,以小见大地解读“精准扶贫”的思想要义。没有政治先行,没有苍白说教,相反,能够做到寓教于乐,举重若轻,这是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精炼的人物设置、紧凑的剧情设计。剧作家以歌剧的要求将剧中人物设置得更加简练,人物性格呈现得更为鲜明,有“学者型”第一书记马向阳,“致富心切”反被骗的村支书李云芳,谁都看不上的“老资格”刘世荣,都市女孩、马向阳的未婚妻林晓曼,朴实热心的老实人、村会计梁守业和慈爱可敬的老党员老祖奶等。整个作品在内容和节奏上更加紧凑,开幕就交代了李云芳致富不得要领,致使全村30万元血汗钱被骗,“老资格”想趁机上位却被新官上任的马向阳“截和”。主要人物之间矛盾重重、难以调和,“芝麻谷子”都能引起轩然大波:有因为两千元轻生未遂的单身母亲,有闲来无事乱嚼舌根的村妇大嫂……即便在上述情节里,却也能使观众从中感受到温情的桥段,使人会心一笑。
最后,带着泥土般芬芳的语言。剧中有颇具亮点的唱段,如“钱啊钱,有你真好办,没你呀就作难,汗珠子摔八瓣,就为和你那点缘!”还有诙谐幽默的唱词,如“满嘴跑舌头乱放炮”,“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光腚推磨丢大人”,“忙得脚打屁股蛋,嚼舌根都没闲空”等不胜枚举,引发了现场观众阵阵笑声。
从音乐上来看,首先,歌剧思维下的音乐创作。整部作品有统一贯穿的音乐,有流畅完整的人物咏叹调,以及刻画人物和环境的音乐描写。全剧采取“有唱有白”的方式,“唱”中有板眼,“白”中有韵味。抒发感情时歌唱,叙述时念白。“白”是唱的情感过渡,“唱”是“白”的戏剧积累,不冗杂不拖沓。其次,演唱设计有巧思。乐队中四男四女组成的合唱形式,颇具特色,诙谐幽默。幕间合唱的设计非常巧妙,既保证了场景切换过程中故事不中断,又发挥了交代剧情和旁白评说的作用。最后,区域音乐风格浓郁。为彰显“山东特色”,作曲家在乐队的编排中吸收了山东地方戏的主奏乐器,如坠琴、钹、竹笛、梆子、琵琶等。剧中几位主要演员的演唱颇具特色,李云芳、梁守业等的饰演者均为专业京剧、吕剧演员,经过歌剧演唱的培训后,除了能够达成歌剧表演要求之外,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演唱风格,成为该剧在表演上的一大特色。同时,剧中还以胶东话、山东快书等方式加强了区域风格,也成为该剧的亮点之一。
从整部歌剧的艺术设计上来看,首先,歌中有戏,戏中有歌。艺术处理上的和谐统一是一部歌剧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反之,会使观众感到别扭,继而削弱作品对观众情绪上、思想上的感染力。关于民族歌剧的宣叙问题,该剧做了一个正面的示范,即在表达叙事性功能时“能说不唱”,全面加速了戏剧的推进作用。其次,诠释上的开拓手法。该剧在艺术设计上的一大亮点就是“音效造境”法:拉幕前村头大喇叭用胶东方言向全场广播。导演利用环绕立体声效,以狗吠、汽车马达声、挖掘机声等为整个剧场造了“境”,将观众变成大槐树村的一分子,戏剧感染力瞬间放大。最后,现代方式的演绎手法。该剧以独特的舞台设计和呈现方式,在尽量精简舞台道具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还原农村生活所设计出的多个空间,如需攀登楼梯的高处院落、房顶等场景,在短短两小时中给观众不同的空间切换,视觉体验不俗。
综上所述,《马向阳下乡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剧样貌,即以悦耳且接地气的音乐语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鲜活生动的时代主题。作为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剧目和第三届中国歌剧节所推出的现实题材歌剧之一,该剧的推出,在民族歌剧如何向戏剧戏曲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可被借鉴的经验:以歌剧思维学习戏剧戏曲的成分和营养,是歌剧艺术与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重要法宝。
《马向阳下乡记》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作品,它用原汁原味儿的乡土语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引出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所设定的2020年让全国七千万农民脱贫的宏伟目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在传达欢笑的同时,体现着信仰与决心。其在文本、音乐和表演中所展现的时代风貌与艺术特征,为今后中国民族歌剧的现实题材创作拓宽了路径,为主旋律作品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歌剧作品真正走入群众、走进乡村做出了有效的探索,是一部具有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佳作。
(作者:陈乾,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