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2日 星期五

    上海:

    创新方式 让传统年节文化真正走心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2日 03版)

        “白天是景,夜晚是灯”。2月1日的上海豫园已是年味浓浓。荷花池湖面水波微澜,九曲桥上一步一景,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的灯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娓娓道来。

        有人说,这是春节期间“全上海最有中国年味的地方”。此言不虚。近40组大型灯组、近千只气氛灯点缀着豫园的地面、墙面、湖面、桥面和道路上空,用最传统的方式讲述最鲜活的时代故事。

        说起每组灯彩背后的故事,豫园股份执行总经理张艳兴奋不已。她告诉记者,今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迎来第24个年头,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成为沪上新春佳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这些天一直在忙碌。就在几天前,由上海市文联和上海普陀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上海春联大会”与市民见面,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领衔,百位书法名家同台书写春联,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融入春联的祝福中,表达对新时代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国又一年追梦远,春将万里驾长风”,春联大会从征联、学联到写联、送联,都设计了春联知识竞赛环节,让艺术家们走到市民当中,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青一代了解春联文化,喜爱春联艺术。尤存告诉记者,这是2018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系列活动的第一场,结合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海文联整合各艺术门类资源,精心打磨了“年画藏品展”“春联百福展”“民间工艺精品展”等系列活动,每天还有戏剧、曲艺、杂技、舞蹈等艺术家轮番登场,基本囊括了各艺术门类中与年俗有关的创作和表演样式,要给市民捧上“花样百出”的文艺年夜饭,引领“艺术+生活”“民俗+时尚”“互联网+春节”的文艺年节新方式,让大家过一个春“艺”盎然的文化年。

        在上海市群艺馆,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告诉记者,以“过年”为中心的第十二届“海上年俗系列风情展”即将和市民见面。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冬季主要节庆活动,上海市群艺馆通过市民文化节平台鼓励和发动各区和社会主体结合新春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挖掘地域特色资源,以传统文化、艺术赏析、特色体验互动等内容,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和丰富多样的迎新活动,引导市民在活动中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丰富市民的假日生活,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服务市民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不停留在节日上。上海有着丰富的优秀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还有着丰富的创新创造基因,因此,上海上上下下正在积极探索将创新的因素注入传统文化,想方设法让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走入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融入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心”。

        “我们正在举办‘非遗浦东行’活动。”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韩可胜告诉记者,15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上海浦东,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让大家“零距离”感受经过时间淘洗的智慧和趣味。韩可胜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教育实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