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先琴)1月2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确山召开,推广确山县把弘扬孝善文化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独创的“孝老爱亲+脱贫攻坚”工作方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数量不断增多,“谁来孝”“怎么孝”“如何传承孝”,成为新时期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面对的事实。确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乡、中原局所在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51万人口中,农村“三留守”人员近1.9万,常年在外务工人口18万,老龄人口在贫困人口中的户占比高达62.01%。
“据此县情,我们从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入手,以孝善为精神纽带,凝聚全社会之力,推动‘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引领贫困村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为精准扶贫增添了动力。”县委书记路耕介绍说。
为此,确山县有关部门激励文艺工作者以本土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同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要求全县18家省级文明单位率先将道德讲堂开到村里,还结合中宣部“百县万村”示范工程,统筹2000多万元资金,将文化广场建到社区和村庄,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道德讲堂”,一台台包括快板、评书、小品、相声、歌曲、戏曲的演出……送到家门口的孝善文化精神“大餐”春风化雨——
“看了这些节目,我觉得再这样下去是自私,是不孝。”竹沟镇肖庄村后城组44岁的村民宋俊杰内心点燃了希望之火。他家里除了80多岁的父母,还有两个上中学的女儿和一个读小学的儿子要养。大女儿9岁时被发现患有糖尿病,为治病花光了积蓄,妻子与他离婚远走他乡。“那时我感觉天塌了,不如一死了之,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脱贫故事让我意识到什么叫担当和责任。”宋俊杰开始到附近农耕旅游开发项目上班,空闲时间还去村艾绒厂干活。村里的第一书记和县、镇帮扶干部看到他的决心,资助他建新房,现在他家的七间平房刚刚落成,宋俊杰当着大伙的面,制定了劳动计划,坚决要求摘下“贫帽子”。
44岁的李玉美,因患小儿麻痹症平时拄着双拐才能行走,丈夫早逝,与一个刚上初中的儿子靠政府救济生活。看了《道德讲堂》节目后说:“家境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她申请建了养猪场,租了10亩地,目前已出栏20多头猪,赚了8000元。
为精准掌握老人供养情况,县有关部门成立工作组,逐村摸清家庭情况,填写养老敬老信息卡,把建档立卡60周岁以上贫困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为其建立台账,与赡养人签订赡养承诺书。去年以来共签订赡养承诺书2000余份,同时印发《确山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近15万人参加“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婆婆”评选,表彰了1000多名农村道德模范。
一连串确山人的名字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张大生,确山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带领200多台大型收割机,走到哪里,将好事做到哪里,无数孤寡老人、困难学子在他的资助下获得希望;刘根福,是加多宝集团主要原材料夏枯草头牌供货商。2015年,夏枯草市场价格下落,他仍然按协议收购,自己承担600万元的经济损失,使数千名农户免于破产;赵伟,好友因见义勇为牺牲后,代友行孝十六载,在其父母床前尽心服侍,铸就了没有血缘的亲情。
与此同时,省、市组织的实地抽样核查和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确山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11747户、30047人,减少至目前的9991户、24290人,在全市脱贫攻坚检查考核中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