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1月22日,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自治区第三方实地检查核验评估。龙州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脱贫任务重,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脱贫摘帽。龙州给出的答案是: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这是至今仍有270万人尚未脱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工作时强调,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
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保障、最大的动力,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让党旗在脱贫攻坚每一个战场高高飘扬。
五级书记抓脱贫
“我到的第一站是进结镇品力村巴力屯。这个屯地处天等县最北边的大山深处,贫困发生率达65.19%,看得出是一个贫困程度较深的村子。踏上村里狭窄的石阶,看到旁边有一栋四面透风的木瓦房。我径直走了进去,屋里黑乎乎的,稀疏的木地板下层养着猪,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撰写的《扶贫调研纪事》中的一段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2016年以来,彭清华先后14次深入基层调研扶贫工作,进村入户,倾听民声。他还主持召开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会议26次,自觉担起脱贫攻坚“一把手”的责任。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自治区党委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建立起“自治区负总责、市抓协调、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五级书记抓脱贫”的工作格局。同时,强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同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立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7个专责小组。
“自治区领导干部走村串户,深入到最贫困的地区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查真贫、访真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党的十九大代表、桂平市委书记钟畅姿说。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定期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带领常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带动各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查真贫、访真贫,真扶贫、扶真贫。
天峨县委书记陆祥红全力抓党建、促脱贫,经常奔走在山区村寨,与贫困户面对面谋发展、找思路,为天峨大石山区开辟了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路。
百色市各级党组织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格局,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全市6.5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2万户贫困户,立下军令状,一帮到底,扶出实效。2016年实现76个贫困村出列、16.5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04%。预计2017年又将实现175个贫困村出列,15.59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自治区党政领导同志垂范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县、包乡、包村,一包5年。全区9100多个单位定点帮扶5000个贫困村,52.34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对125.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2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覆盖结对帮扶。
夯实基层党支部
前不久,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被授予了一项殊荣——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该村党支部命名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这个瑶族古村落,224户居民中曾有100户是贫困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5年10月,自治区选派的驻村干部来到岔山村后,按照“星级化”党组织建设标准,全面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仅一年多,岔山村从没有商户发展到14家商户;从没有游客到每年游客超10万人。
从2016年开始,广西对全区1.4万个村党组织进行“星级化”管理。2017年,评定命名首批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4484个,其中包括1494个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党组织,为全区提供了示范。
村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钦州市浦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永冲说,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浦北县着力“把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在去年村级“两委”完成换届选举中,引导一批30岁左右年富力强的村干部走上前台。
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除加强“软件”建设外,还得有实实在在的“硬保障”。2017年,广西落实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9万元且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保障标准。并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少于100元的标准落实村党组织生活经费,按照不少于120元的标准落实培训经费,逐步落实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同时,为每个贫困村安排不少于50万元扶持资金,推动每个贫困村设立村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软”“硬”兼施,村党组织的作用得以凸显。目前全区已成立3.14万个农业合作社,覆盖所有的贫困村;全区村党组织与300多家电商企业合作,共带动8万名农村党员群众发展电商。
旗帜插到最前线
风景秀丽的浩坤湖,近年迅速成为百色市凌云县的旅游新名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两年前,吴向阳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到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抓住当地开发浩坤湖的机遇,带领群众发展桑叶、火龙果、芭蕉、土猪等特色种养,并成立生态养鱼合作社。在党支部带领下,村民在合作社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村104户460人实现脱贫,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一名驻村干部,是一个标杆;一名农村党员,是一面旗帜。为确保党建抓脱贫“一竿子插到底”,广西大规模精准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全区50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万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奔赴一线,实现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统一选聘3000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按产业组团到村里提供技术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除了选得准,还要管得好、用得好。广西在区、市、县三级组织部门成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管理机构,制定工作纪实、考勤考核、召回撤换等8项管理制度。同时,实行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目前,全区农村采取“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形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3万多个,做到每一名党员致富能人都有结对帮扶贫困户。
打攻坚战考验的是过硬作风。广西建立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机制,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自治区派出暗访组,每周不打招呼、直入村屯督查暗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好做法好经验用红榜通报表扬,存在问题的用黑头简报通报,并与年度考核挂钩,形成工作倒逼机制。
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特事特办、高效推进,广西建立了脱贫攻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由县、市、自治区逐级分工协调,坚持问题不过周原则,当周发现、当周上报、当周研究解决。
广西还建立基层党建随机督导、随机调研“两随机”机制,实行督导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组、任务到人、一盯几年、跟踪问效,提高督导调研工作的精确性和实效性,有效强化了各级党委书记常态化抓党建的政治担当。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姜奕名 本报通讯员 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