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山东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经历过战火的淬炼,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婚丧嫁娶讲究排场、大操大办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部分沂蒙老区群众因婚致贫、因丧致贫。
“我们绝不能让这些陈规陋习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面对群众减轻负担、移风易俗的强烈呼声,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摒弃婚丧陋习,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家一户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工作法”
以前,一听说村里有红白事,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广飞就会皱起眉头。让他着急的是,前几年谁家要是有个红白事,讲究起排场来可是一点不含糊。
2016年3月,刘广飞父亲去世,他主动打破旧俗,带头丧事从简,由以前的大摆流水席,变成“四小菜一大菜”的新标准,一场白事省下了近两万元。刘广飞说:“红白事大操大办表面看似风光,其实人们心里叫苦不迭,但是碍于面子和环境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办。”
革命老区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民风淳朴、重孝重义,历史上24孝故事中有7孝发生在这里。山东省省长龚正说:“我们开展移风易俗,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在破旧立新、重塑乡风民俗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彰显作用。”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临沂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的工作方法,带动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配合。
临沭县大兴镇西大坡村李传恕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农村老党员,也是现任西大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宝东的父亲。李传恕生前支持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作为子女,我得尊重父亲丧事简办的遗愿。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得自觉带头移风易俗。”2016年,李宝东尊重老人的遗愿,为父亲举办了一场简单而不失庄重的葬礼。事后村民纷纷感慨:老百姓都想丧事简办,可就是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去做,现在俺村书记带头,丧事办得简单,省钱省力,以后都按这个标准办。
为营造摒弃陈规陋习、反对奢侈浪费的氛围,临沂市把移风易俗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种文化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广场舞、邻居节、读书征文、书画摄影等活动让移风易俗内容渗透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与之相匹配的是,临沂市建立全市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3个部门参与分工协作,定期调度部署。同时,他们还将移风易俗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考核中,加大考核权重。
打通移风易俗“最后一公里”
改头换面易,移风易俗难。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后一公里”,临沂市以此为突破口,摒弃旧俗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2017年5月29日,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村去世的村民解某安葬在了镇上的福舜园公墓内。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解孝杰说:“这次正好遇上县里全民惠葬的新政策实施,费用县财政都给承担了,县殡仪馆服务也非常到位,提供的免费骨灰盒也不错。”
新政策规定,从2017年5月10日起,对具有沂水籍户口、在沂水死亡的居民,从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等费用直到公墓安葬,都由县财政承担,不再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自从该新政实施后,火化炉统一一个标准,骨灰盒全部由政府采购,公墓使用全部免费。
沂水经济不算发达,对于新政策是否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刚说:“政策好不好,要从大处看。”他给记者算了几笔账:首先是经济账,全县每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实行全民惠葬后,县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每年可为群众节约2亿元左右。其次是土地账、资源账,现在统一集中到公益性公墓安葬可节约90%的土地,全县每年至少可节约土地400亩,省下买棺材的钱,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多立方米。还有环保账、安全账、祭祀账,摆祭从简,逐步减少焚烧纸扎等丧葬用品,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大气污染,还可有效避免因上坟引发的火灾。
以沂水为参照,自2017年8月1日起,临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殡葬服务费用。在资金来源上,全市各县区将惠民殡葬政策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按照50%的比例予以奖补,并随惠民政策推进不断加大市级财政所占比重。任刚表示,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居民殡葬服务均等化,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找准破除旧俗陋习的“金钥匙”
红白理事会是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最前沿力量,也是破除旧俗陋习的“金钥匙”。临沂市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2015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建设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制定规范红白事操办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红白理事会7051个,实现了自然村、行政村全覆盖。
立足减轻农民负担这个根本,临沂围绕高额彩礼、过度闹婚、人情礼节3个环节,对红事提出了五提倡、五反对: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索要天价彩礼等;提倡自己家业自己创,反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提倡新式婚礼,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提倡爱心公益、低碳环保婚礼,反对乱贴红纸等行为;提倡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围绕取消流水席、二次装棺、减少吹鼓手3个环节,对白事提出了“提倡红白理事会全程办理,取消家族自己办丧”等八提倡、八取消,以实施文明丧葬,破除封建陋习。同时,要求各地统一设计制作模板,将理事会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红白事简办标准、工作章程、村规民约等内容公示上墙,方便群众监督。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有制度、有标准,一把尺子量下去,老百姓攀比思想就淡了,也切实感受到了简办的好处。据测算,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每个丧事的花销由过去的3万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万元左右,全市每年去世近7万人,可节省费用近14亿元。
昔日的大棺材变成了骨灰盒,音箱播放哀乐也取代了吹鼓手。“我们早就取消了吹鼓手,现在吹鼓手都已经转行成庄户剧团演员。”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桥头工作区党支部书记陈晓东说,街道现有5支庄户剧团演出队伍,负责下乡演出,通过戏剧、小品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演出《墙头记》《二十四孝》等宣传移风易俗、孝文化的节目,受到百姓的普遍认可。
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以来,收到了群众减轻负担、基层干部受到欢迎、党委政府赢得民心的效果,并转化为持续攀升的群众满意度。如今,移风易俗在沂蒙老区已蔚然成风,乡风民风也变得越来越美。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