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

    我们距离绿色消费还有多远

    作者:胡术刚 栾小凯 牛海丽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7日 09版)

        2016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游客在中学生义工的号召下,自觉将垃圾捡拾干净。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江苏省南通市新城桥街道朝晖社区,职工和居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作为带有环保意识的消费活动,绿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其本质在于提倡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体现了人类崭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因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广大消费者理应摒弃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消费观,树立起绿色消费观,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努力。

    1.什么是绿色消费

        联合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上制定的《21世纪议程》指出,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所导致的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发展失衡是地球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绿色消费理念自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倡导和传播。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绿色消费观,就是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并通过改变消费方式来引导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消费理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并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很多人会问: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心不同。传统消费理念下,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疯狂地掠夺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绿色消费则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二是着眼点不同。传统消费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大量开采有限的自然资源;绿色消费则追求消费的可持续性。三是追求不同。传统消费追求奢华,倡导高消费、多消费和超前消费,人们常常不是为了需求消费,而是为了面子消费;绿色消费则崇尚自然纯朴、节俭适度,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到需求的满足。四是结果不同。传统消费已经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绿色消费则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放在首位。

    2.绿色消费在中国

        绿色消费在中国起步较晚。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等6个部门启动“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虽然目前绿色消费理念已被不少人知晓,绿色消费行为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认可,但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绿色产品开发不足、流通不畅、价格门槛较高、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绿色消费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绿色消费认知和意愿的行为学调查与分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上海绿色供应链政策示范项目,2013年6月5日)显示: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在逐渐加强,受访群众中有95%以上的人愿意为保护环境改变自身的行为;虽然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强烈,但由于绿色消费费用过高,导致购买能力有限,对绿色产品标签的知晓率低。

        调查发现,绿色消费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存在关联。例如,男性绿色消费的意识略高于女性,女性对绿色消费行为更保守和谨慎。年龄方面的统计显示,50岁以上的消费者会主动关注企业排污、节能、生产等信息,这与人群的社会阅历以及对人体健康关注度高相关。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2016年6月5日,哈尔滨师范大学郝文斌等人面向国内大专院校发放了一份关于绿色消费观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上的绿色消费意识及行为有待提高。在有效的953份问卷中,只有35.3%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了解绿色消费,4.7%的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例如,在对“绿色消费的内涵理解”方面,选择环保节能的生态消费理念的学生占85.1%,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内涵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15%的学生对“怎样消费是个人自由,与他人和社会无关”的观点表示不确定,另有17.8%的学生对此观点不赞同——可以看出,接近1/3的学生消费意识有待提升;有20.4%的学生仍然认为高档消费值得羡慕和追求,这与当前社会高度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关。

        此外,909名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日常消费中经常或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看来当代大学生使用一次性产品普遍存在;10%的学生表示父母不会经常对自己进行绿色消费教育,31.5%的学生表示学校偶尔或从未进行过绿色消费教育,这表明家庭和学校在绿色消费教育方面的角色缺失客观存在。

    3.如何培育绿色消费观

        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绿色消费观,政府的政策指引必不可少。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为了积极引导和倡导绿色消费,政府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例如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行政性政策中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通知》(国办发【2007】72号),以及其他一些奖励、建议、示范市场主体(消费者、企业)实施绿色消费或提供绿色产品的引导性政策。

        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要实行绿色消费,首先要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树立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毕竟,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以及责任感,才是实现绿色消费的终极支撑。许多消费者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产品,把绿色消费当成“消费绿色”。其实不然,消费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消费理念,不断学习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用健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个体和公共消费行为。为此,消费者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从心理上接受并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消费;加强辨别能力,拒绝购买高污染、高能耗产品。

        当代大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校园内的绿色消费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理念。为此,学校应开设专门的绿色消费课程,加强绿色消费观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新理念。同样,家庭也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绿色消费观,使其具有自我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断在学习、生活中实践绿色消费观。

        培养绿色消费观,政府部门还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职责,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是健康的保证,还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贡献,进而能够自觉、自愿地选择消费绿色产品,从而倒逼各种不健康、不安全、不可持续的非绿色产品退出市场。

        (作者:胡术刚 栾小凯 牛海丽,分别系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