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自强不息 师德巍巍

    作者:周桂钿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6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看到中山大学百岁学者夏书章的报道,感慨良多。夏书章先生一生倾注于中国行政管理学,执教七十载仍坚持在家中给博士生开题、授课,百岁高龄仍在高频率写作,并时刻关注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和国家治理议题。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学人身上的师德。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培养有道德的人才,需要有道德高尚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一辈学者正是用学高与身正,生动地诠释了师德的内涵。

        何为“学高”?首先,学高指有较多的知识,有勤学、好学的精神。若要给学生一勺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其次,教师要有很高的智慧。只有知识还不够,对知识要融会贯通,要充分把握,形成智慧,“学而时习之”“转识成智”。古人讲“传道”“授业”,“道”不是简单传授,教师“传道”是启发学生思考,在反复思考、讨论、练习中逐渐领会“道”,提高自己的智慧。再次,知识是无限的,教师与学生术业有专攻,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关系。这样,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虚心学习学生的优长,也是学高的一项内容,也是师德的重要方面。最后,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研究任何问题,得出结论,都不是最后定论,都是在发展中。教师将自己研究成果公布了,允许学生提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教师要跟学生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平等地讨论。教师还应该综合创新。按教材照本宣科、不让学生提问题或者不冷静考虑学生的意见,都是师德的缺陷,学问也一定不会高。

        马克思认为,给工人提供不是最好的东西,那就是犯罪。教师给学生的如果不是自己最好的东西,同样是犯罪。教师要树立这种观念,讲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备课,尽管讲过多遍,也还要修改、补充,甚至改变体系,重组模式。我给本科生讲“中国哲学史”课程,九年改了十稿,每一次都不一样,后来定稿出版,书名《中国传统哲学》。我送给朋友们,有人反映说我收集的资料真多。我告诉他,这是花十年时间,不断收集和积累起来的。

        “身正为范”,何谓“身正”?身正就是以行为端正为学生做示范。老一辈学者不贪图富贵,不贪图享乐,老有所为,自强不息,甘坐冷板凳,潜心真学问,正是师德的重要表现。我于1978年考上研究生,开始研究王充哲学。王充讲“天”很多,为了弄清他对“天”的看法,我细读《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并访问作者陈遵妫先生。他告诉我,想写一本书,将以前写的书去掉两个词“古代”“简”,那就是要写《中国天文学史》,包括近代史、现代史。我问这本书要写多少万字,他说:“大概两百万字。”那一年,陈先生八十岁。这部著作于1980年出版了第一册,1982年出版第二册,1985年出版第三册,差不多平均两年出一册。最后一本第四册拖到1989年才出版。他曾说,如不长寿,看不到书出齐。完成这部花十年写成、出齐的巨著后,我问他今后还做什么事,还写什么书?他说“再写一些回忆录”。他是中国天文学近代史、现代史的见证人。

        冯友兰先生九十岁双目失明,还在助手的帮助下写完《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共七册)。任继愈先生九十三岁,还拿着放大镜审读稿件,我劝他要多休息,不能累了。他说:“我没时间了,不能跟你们比。”过了约半年,他就与大家永别了。在八宝山告别仪式那天,天降大雨,天人同悲。

        在北京师范大学也有一批自强不息、老有所为的老教授。白寿彝九十岁主编完成22册《中国通史》巨著;何兹全九十八岁在阳光下审核自己的选集清样;钟敬文九十九岁感冒住院,在医院还指导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他们的行为是教师的学习榜样,当然也是世人的榜样,正如校训所言“行为世范”。

        师范院校应特别重视师德,老教授是教师的师德榜样,教师应该给青年学生树立师德的榜样。这样,中华优秀的师德传统就会传承下去,为世界文明保留一份文化精华。

        (作者:周桂钿,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