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理解中国方案的三个维度

    作者:孙代尧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5日 06版)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新华社发

        一个女孩在第82届萨洛尼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参观中国高铁列车模型。新华社发

        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戴尔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一名顾客所购商品的微信支付收款二维码金额(加拿大元)。新华社发

        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员工在生产线上赶制共享单车轮毂。新华社发

        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1.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921年,毛泽东在谈到“改造中国与世界”时就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7年,邓小平指出,如果到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用三个“意味着”,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概括了中国方案对于民族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由此可见,中国方案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不断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2.中国方案何以可能

        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植根于本国土壤,因而必然具有自身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开放的世界和向世界开放的进程中兴起的,它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可见,中国道路既是走自己的路,也是走人类文明发展之路、历史必由之路,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统一的特征,蕴含着中国方案的普遍意义。

        1985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与邓小平谈到中国改革时曾说,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尝试过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如果中国成功了,就将从哲学上同时向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提出问题。邓小平曾预言,改革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就是中国方案的哲学逻辑。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复杂的大变局之中,需要对关涉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创造性回答。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对发展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总结各国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不是要归纳一种模式去推广和复制,也不是强加于别国一种标准或制度,而是对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给予多样化的答案,提供更多的选择。

    3.中国方案贡献了什么

        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和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强调从本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中国实际、紧扣时代变化、紧扣人民大众的期盼,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极大的鼓舞。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在西方国家是难以想象的——西方各政党或基于各自的政治利益,或受到任期限制,不可能有这样长远而清晰的战略安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目标远大且建立在实事求是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也与西方政党受民粹主义裹挟从而在竞选中提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完全不同。按此战略安排顺利发展,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都将产生巨大感召力,对在曲折中发展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对西方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按照西方理论或主流观点,发展中国家要完成现代化,只有选择搞市场经济,复制资本主义制度。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大多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它们在依附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丧失了自主权。从根本上说,发展中国家要解决不发达问题,关键在于实现本国经济结构的变革和转型,同时转变参与国际交往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既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又保持了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党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们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两大难题:一是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避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既追求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问题,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理论,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

        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自身的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统一起来,摒弃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强大起来后的中国会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制度。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仅带来了力量构成的变化,而且带来思想维度的开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把自己定位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这些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中国在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不降反升,新威胁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今天,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极具智慧的方案。

        (作者:孙代尧,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