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人人皆育人之人 处处皆育人之地

    ——江苏师范大学“三全”育人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4日 08版)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激动地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全国文明校园”的奖章,成为江苏仅有的两个全国文明校园(高校)之一。

        作为一所扎根苏北的综合性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如何将文明融入教学,发挥文明校园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全员参与,育人不止于教师

        “江苏师范大学有个心愿食堂,只要写下来,愿望就能成真。”2017年12月,伴随着这条微博被各大媒体转发,江苏师大五食堂成为“网红”和“别人家的食堂”。一本本小小的心愿簿承载了食堂师傅与同学们的心灵交流,一行行的留言和回复带来的是温暖如家的感动。“让同学们的点滴心愿在我们的努力中变成现实,也让他们在一粥一饭中收获成长。”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刘保国说。

        这只是学校全员育人的一个缩影,在江苏师大,园林工人、宿管阿姨、食堂师傅、保安大叔等后勤工作人员也都被纳入育人体系中。学校每年都会评选出“最受毕业生喜爱的人”,除了教学科研领域突出的老师,还有很多来自基层的后勤人员,他们在生活的课堂上教会学子如何实现出彩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传媒与影视学院学生李彩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年初下了一场大雪,我看见保安大叔在露天岗亭值班站岗,保洁阿姨连夜清理积雪,他们用无声的行动教会我们敬业和奉献。”

        建设精神文明校园,教师队伍是关键。在拓展育人体系广度的同时,江苏师大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主力军作用,逐步丰富育人内涵、增强育人效果。学校较早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连续19年举办师德建设月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涌现出以平民音乐家费承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亦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屠树江为代表的众多师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亮在明处、落到实处。

    全程推进,育人不止于教室

        “同学们,这就是当年支前民工用过的独轮车。车轮滚滚中,人民群众推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69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雯娟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放在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用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向同学们讲解历史。“这样的现场课生动形象,我们深切感受到‘决战决胜,一往无前’的淮海战役精神。”外国语学院学生吴倩寅一边认真听着讲解,一边做笔记。

        建设精神文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让课堂走出教室,让道理走进头脑”,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一场思政课改革正在师大校园展开。从革命纪念馆到部队营房、从企业厂矿到田间地头,处处都是他们的思政课堂。“我们希望通过现场教学,让课本知识变灵活、使思想理论变生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石海兵说。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也离不开其他课程的参与和配合。广大专业课教师从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出发,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优质课程哺育学生。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延斌的伦理学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美术学院教师刘淮的中国书法艺术课,带领学生在和谐共生的至美中感受文化自信;文学院刘业伟老师的创意思维与写作课,让学生在文学世界领略创新精神,学会辩证思维和创意表达……一大批兼具亲和力和思想性优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正逐步彰显。

    全面覆盖,育人不止于教材

        “我方认为,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独善其身、发展自己。”“我不赞同对方辩友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中国必须积极拥抱世界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玉泉河畔”校园明辩会上,双方同学正围绕“中国是否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题目展开辩论。从国际关系到社会问题,从大政方针到校园小事,这些都可能成为辩论的主题。语言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同学们在一场场辩论中感悟真理的魅力,全面客观地了解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建设精神文明校园,活动阵地是抓手。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话青春·凝剧梦想”话剧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润德讲堂”、“咖啡时光·教授有约”等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活动阵地,在课本教材之外构建了学生成长空间,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学校还高度重视发挥新媒体优势,建好网络阵地,唱好舆论主旋律。本着“学生聚集到哪里,就把工作阵地建在哪里”的要求,将传统宣传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多维度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时针上的江苏师大”“师大·二十四节气”“苏师书简”等微媒体名栏,用符合青年人的话语体系讲好师大故事、传播师大声音,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成为立德树人新阵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聚力构建多方协同的‘三全’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华桂宏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