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陈海波)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23日宣布,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正式投入使用。该星可以方便用户快速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可达150Mbps和12Mbps,能满足航空、航运、铁路互联网用户接入需求,将广泛应用于企业专网、远程教育、机载船舶通信、应急通信等领域,是我国技术试验、示范应用和商业运营成功结合的典范。
实践十三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轨技术试验卫星,于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在轨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它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方便用户快速接入网络。相比传统C、Ku频段通信卫星,其终端设备更小、易于使用,以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比传统频段卫星的模式更显灵活。
在轨测试期间,实践十三号卫星圆满完成了平台技术和载荷技术两大类,高效热控技术、锂离子蓄电池技术、电推进技术、高轨激光通信系统、Ka频段宽带通信载荷系统等11个试验项目,并在远程教育、企业用户、新闻采集等领域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在甘肃省舟曲县等地15个教学点开展了“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些学校因地理条件限制无法宽带上网的问题。
此外,实践十三号搭载的激光通信终端,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该试验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晶、谭立英所带领的卫星激光通信团队负责,攻克了多项国际难题,比如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轨星地激光双向通信以及高轨星地600Mbps、1.25Gbps、2.5Gbps、5Gbps多种数据率的激光通信,且通信质量好,为我国后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十三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为中国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服务。接下来,我国还将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预计到2020年,形成可覆盖中国全境以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满足“宽带中国”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对宽带通信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