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港】
这两年,从三亚海鲜到青岛大虾,再到雪乡旅馆,旅游业服务品质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旅游业成长中的“烦恼”不时见诸媒体,人们对旅游健康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期,雪乡的“坑人”“宰客”问题再成众矢之的。短短几天,帖子广泛传播,不仅反映出雪乡旅游热,更源自人们不断上升的旅游休闲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冲突。
从2013年底雪乡被某卫视综艺节目炒热,2014年作为电影《智取威虎山》的外景地而再次升温,雪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走红”。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雪乡已从鲜有人至到旺季爆满,实现了游客接待的飞跃。从默默无闻的林场到平均日接待近6000名游客、旺季甚至上万人的旅游景区,市场快速增长,但当地的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服务意识也未能跟上,从而出现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在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巨大张力下,我国旅游产业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三期叠加之下,如何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就成了留给各地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市场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从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到景区餐饮店漫天要价、住宿宾馆为利毁约……近年来,国内部分旅游景点的服务供给质量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和期待形成对比,成为行业发展中亟待转型的关键所在。
旅游的提质转型,不仅要体现在硬件上,更要有软件的完善和提升。要鼓口袋,先赚口碑。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问题就在于,不管是景区经营者,还是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的提供者,一旦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很容易滋生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开始急功近利起来,做起让游客“永远不想再来”的买卖。尽管短期内还是能实现可观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做起了“杀鸡取卵”的买卖。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旅游消费在国民消费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把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到更为关键的位置。一方面,一路飙高的数据显示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发展方式亟须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变到注重质的提升。如何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旅游品牌,考验着旅游从业者和监管者的智慧。
的确,守底线,比服务,这是培育健康旅游生态的基本共识。旅游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但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唯有转变理念,转变思路,把游客当作来自己家中做客的“客人”,在各个环节上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能赢得游客的信赖与良好口碑。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