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观潮】
无论是知名出版物的封面,还是世界500强的CEO和世界领袖,都在宣扬一个观点:“数据是新的石油”。然而,虽然数据和石油都能产生价值,但两者的可比性仅此而已。有些国家像对待石油一样对待数据,在国内简仓中囤积数据,结果呢?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损失。
地球上可开采的石油数量有限。与石油不同,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以难以估量的速度产生:接下来的两年中,将产生40泽(ZB)字节的数据——数量之大,难以用我们熟悉的构造来展示其规模和范围,大约相当于时长400万年的高清视频或50亿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石油的价值来自其稀缺性,人们难以从新的地方开采出新的石油资源。但是,生产海量数据却越来越容易。例如,智能城市中,自动驾驶车辆连接基础设施进行交互过程中,不仅产生数据,同时也在使用数据。
仅美国旧金山一地,就有47万辆车注册(不包括公交车,摩托车或其他商用车辆)。即使这些车辆中只有四分之一是自动驾驶车辆,那么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与大约3亿互联网用户或几乎全部的推特用户产生的数据量相同。不难想象,如果扩大到整个国家的规模,就很容易理解,数据绝非供不应求。
石油是一次性商品,而数据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反复使用,带来新的发现。最近,通过重复利用临床试验数据发现,通常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还有另外一种用途:摧毁与近一半癌症有关的蛋白质。临床数据与科学研究数据相结合,不仅带来了癌症研究创新,更能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相比之下,石油量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质的改善。和石油不同,数据的价值不会仅由量的增加而增长。逻辑分析和不同数据组合之后产生的见解才是数据真正价值的源头。
要获得这些经济利益,需要以可使用和可访问的格式收集和维护数据。目前,仅有10%的数据收集,采用了便于分析和分享的格式。收集的数据越多,需要获取价值和提供适当保护的IT系统就越复杂。一味收集数据,而不明确用途或数据管理方案,势必得不偿失。此外,存在未经授权的访问或黑客攻击的风险因素,如果特定管辖地区要求对数据进行本地化,服务器托管数据的成本将增加10%到60%不等。
只要保证隐私和安全,限制和存储境内数据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跨国流动数据每年带来的全球经济收益相当于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会阻碍更广泛的社会福利。
除了之前改善癌症治疗的例子之外,从保护可持续的健康海洋到提供灾难救援,数据传输是创造全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数据被困在一个地方,我们就无法在紧急情况下,以简便快捷的方式告知亲人家属自己的安危。
所以,下次你再听到有人说“数据是新的石油”,就问问他们地球上何时会变得没有数据可以开采,听听他们又怎么说。
(作者:亚当·石洛瑟 Adam Schlosser,系世界经济论坛电子贸易与数据流项目组负责人)